来源:【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
国庆中秋假期,运城盐湖以“神仙盐值”再次惊艳“出圈”。新华网转发外媒报道,聚焦这片“超级景观”:“这不是一条天路,而是一条横跨山西运城盐湖的公路,公路、水和天空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梦幻景象。”如梦似幻的景色,引来网友在社交平台赞叹“像漂浮在空中一样”……
湖光奇景自带“自然引力”,节日里的盐湖更添人文温度。假期里,“华彩盛世 月满盐湖”无人机光影秀璀璨启幕,无人机群自湖畔次第腾空,在夜幕中勾勒出“祖国万岁”的鎏金大字。这场光影大秀,成为许多游客心中深刻的“双节记忆”。
家国同庆的动人画面,正是我市假期文旅市场火热的生动写照。
从盐湖的七彩风光到关公的忠义精神,从博物馆的千年文物到传统艺术的传承创新,科技赋能、智慧引领,我市深厚的文化底蕴正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可带走的文旅体验。这个假期,越来越多的游客为“体验感”奔赴运城,因“文化味”驻足流连,在这里解锁一段有温度、有记忆的假日时光。
文化“热” 人气“浓”
国庆中秋假期未至,我市文旅热度已在数据中显现。飞猪平台数据显示,全省国庆中秋假期旅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53%,客单均价提升超15%,太原、大同、运城入选国庆中秋假期全省热门旅游目的地。
为迎接八方游客,运城北站提前加开多趟直达动车,来自湖北、四川、贵州等地的旅客,可便捷抵达这座好运之城,为假期文旅市场按下“加速键”。
作为我市文旅的“金字招牌”,围绕池盐文化开发的系列活动在假期解锁出全天候、多维度的新玩法。清晨,游客可在“康养五绝”体验中唤醒身心;白天,走进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登城楼、望盐湖、探非遗,开启一段沉浸式文化之旅;夜晚,盐湖音浪串烧、落花秀与无人机快闪轮番上演,集视听、文化、美食与科技于一体的盛宴,持续点燃游客热情。
不仅是自然景观盐湖,我市深厚的文博资源同样吸引了大量游客。文化遗产不再是静默的历史,而成为可触摸、可感知的鲜活体验。全市73处文博单位全线开放,围绕“双节遇国宝,运城‘潮’好玩”主题推出系列活动,以延时服务与互动体验,提升大众在文博场所的体验。
运城博物馆率先“破圈”,闭馆时间延后1小时,“华夏寻根”“馆藏珍品”两大核心展厅从上午9时到下午4时不间断提供公益讲解。“没想到讲解员能把‘河东故事’讲得像电视剧一样精彩!”一位游客的感叹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有温度的讲解配合数字化呈现,让历史化作可读的符号,实现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于10月3日全新开放的万荣博物馆,成为文旅新地标。以“大河之东 万象争荣”为主题,万荣博物馆通过“石器肇始”“春秋史话”“唐宋遗珍”等六大板块,将1200余件文物串联成一部鲜活的地方史。
从文博场馆走出,传统文化同样鲜活。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再次开启“人从众”模式,非遗技艺与实景演出结合,让历史从文字走向场景:《武庙之冠・盛世迎宾》实景演出、《桃园结义》情景剧、武圣关刀表演轮番登场,观众举起手机,镜头几乎占满前排。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里,品美食、探非遗的游客络绎不绝,烟火气与文化味在此交融,让游客触手可及千年文脉。
文旅体验的丰富,更见于细节之中。关公文创系列成为假日热门纪念品,风雨竹纹样丝巾、“关小羽”主题盲盒、关公护你方形冰箱贴等文创产品,在河东书房・文脉馆、运城博物馆文创区、运城盐湖景区文创店同步热销。千余种文创好物搭配特色互动体验,让河东文化“握”在掌心,成为游客可带走的记忆。
为提升游客的出行体验,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在交通配套上做足准备,全面优化交通系统,生态智慧停车场可容纳超2100辆车,公交车还分别从机场、高铁站直达景区,让游客出行轻松便捷。
不止于核心景区,一场场遍布全市、各具特色的文旅活动,构成了假日期间的欢乐图景。岚山根·运城印象举办河东舞狮、高跷等非遗表演;万荣李家大院景区上演《开门迎客》《万里结亲》等情景剧,还有非遗展示区的捏糖人、剪纸等民俗技艺表演;新绛古城《薛仁贵衣锦还乡》等情景剧轮番上演,让唐代历史“动”起来;万荣飞云楼景区榫卯展示区前队伍不断,游客近距离感受中式建筑智慧;永济五老峰景区设置国旗展、“浪浪山小妖怪”语录墙打卡点,NPC沿途送礼,登顶可系祈福袋、挂香包;永济鹳雀楼景区、河津黄河大梯子崖景区游人如织,成为黄河岸边的热门打卡地;凤凰谷景区则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天然氧吧……文化元素融入细节,让历史可亲可感,也让我市假期旅游真正热到游客心里。
科技“融” 体验“新”
“第一次见机器狗舞狮,孩子特别感兴趣!”来自太原的张先生举着手机记录。永济鹳雀楼景区将科技与本土民俗结合,为“舞狮”注入新玩法。景区广场上,几只身着红绸、头戴绒帽的机器狗随着节奏扭动身体,偶尔歪头与游客对视,配合拍照互动。在智能科技的加持下,传统民俗既接地气,又充满新意。
当河东文化被科技“唤醒”,我市的文旅体验迎来了更深层次的“焕新”。假期里,河东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碰撞,让传统迸发新活力,化为可互动、可沉浸的动态体验。
科技与文博相遇,是假期文旅的鲜活一幕。运城博物馆的AI智能导览系统,以扫码即听的便捷方式,将文物故事娓娓道来;芮城永乐宫景区数字壁画体验馆以AR技术还原千年壁画的恢弘场景,搭配趣味十足的斗拱搭建互动,让游客在“一游千年”的体验中,既见证了文物保护的科技力量,也深度感受了艺术与文化的独特魅力。
“科技赋能文化、文化融入体验”的创新模式,打造出覆盖全时段的沉浸式旅程,让各景区亮点迭出、新意满满。
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凭借“昼夜联动”成功圈粉。白天举行关公主题演艺,夜晚上演震撼的山体激光秀。以中条山为巨幕,用光影技术呈现“千里走单骑”“桃园结义”等经典故事。15分钟的视听盛宴与日间的忠义文化遥相呼应,让游客多维度感受关公精神。
在解州关帝祖庙东侧的关公文化数字体验馆,XR全感互动电影《千古云长·关帝伏魔》吸引了大批游客排队体验。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游客乘坐巨型木鸢腾空而起,穿梭于灯火璀璨的解州城,飞越险峻的中条山峡谷。数字化技术,让关公文化“破圈”焕新。
依托数字技术,芮城永乐宫景区让沉睡千年的壁画焕发生机,开启文旅融合的沉浸新篇。通过“幻游永乐”虚拟现实剧场的互动体验、《朝元图》的数字复原呈现等创新形式,游客得以近距离触摸元代壁画的艺术魅力与古建筑的独特韵味。
国庆中秋假期,AR壁画让文物“开口”,山体激光秀让山河“说话”,XR互动让体验“升级”,虚拟剧场让历史“重现”。科技不只是烘托热闹氛围,更以古今交融的美学表达,牢牢抓住年轻人的目光,让我市文旅体验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持续“常热常新”。
业态“新” 动能“兴”
在“来了不想走”的口碑中,我市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我市将群文、美食、住宿、康养等业态有机串联,从沉浸式文化体验到舌尖上的地道风味,从舒心住宿到乡野间的疗愈时光,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找到停留的理由。
“网红打卡地”东湖农贸市场依旧是游客“解锁运城的第一站”。浓缩河东物产与烹饪智慧的“四菜一汤一饼”美食IP,成为假期最硬核的“引流密码”,让游客在“逛吃”中读懂河东文化。
国庆中秋假期,我市的住宿市场以“从高端到特色”的多元供给承接客流。部分酒店为游客准备的冬枣、苹果等本地时令伴手礼,让不少游客感叹“住得舒服,还能带走运城的甜”;主题民宿入住率也同步大幅提升,盐湖岸畔的精品民宿推窗见湖,游客晨观日出、夜听风吟;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的太空舱、黄河岸边的大禹渡太空舱等特色住宿,让游客将壮丽景象尽收眼底。酒店与民宿的多元联动,精准契合了家庭、情侣、亲子等不同游客的需求。
“文化进景区”让游客的旅途更具烟火气。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永济鹳雀楼景区、芮城永乐宫景区等热门景区内,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秧歌腰鼓等民俗表演轮番登场,市县两级文旅部门组织的文艺队伍深入景区,用最地道的河东民俗为游客送上节日祝福。
与此同时,乡村旅游持续升温,成为不少游客远离城市喧嚣的首选。金秋时节,稷山国家板枣公园万亩枣树硕果累累,游客提篮穿梭,边采边尝;芮城“菊花小镇”2000亩花海绚烂绽放,游人拍照打卡,成为秋日最美风景……
文旅兴则城市兴,文旅融则百业旺。这个国庆中秋假期,我市凭文化底蕴打底、创新理念赋能,文旅市场实现了人气与口碑的双丰收。我市将持续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让游客领略山河胜景,更将深厚的关公忠义文化、独特的池盐文化与质朴的乡土风情融入体验,让八方来客在品味中产生共鸣,留下独特的“运城记忆”。
记者 游映霞
本文来自【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