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本应人声鼎沸的国庆中秋双节长假,白洋淀风景区却显得格外安静。
在曾经以电影《小兵张嘎》为主题吸引众多游客的“嘎子饭铺”前,店员倚门而立,望着空荡荡的餐桌发呆。
整整八天长假,这家本应是景区人气担当的餐厅,却陷入了“门可罗雀”的尴尬境地。(王子瑞摄)
“往年这个时候,我们连站脚的地方都没有。”一位店员无奈地说,“从早到晚翻台不停,游客宁愿排队也要尝尝我们的嘎子特色菜。今年却大不相同。”
这种冷清并非孤例。贯穿白洋淀景区的街道上,多数餐馆和纪念品店铺都面临着相似的窘境。
曾经一位难求的停车场,如今空位随处可见;往日需要排队等候的游船码头,现在随到随走。
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今年夏天那场引发广泛关注的“扎胎”事件。当时,多位游客爆料在白洋淀景区周边遭遇不法分子扎破车胎,然后被引导至指定维修点进行高价维修。
这一事件经网络曝光后迅速发酵,“白洋淀扎胎”成为热搜关键词,游客们纷纷“用脚投票”,对这个曾经备受青睐的旅游目的地望而却步。
“我在网上看到那个消息后,立刻改变了行程。”本计划前往白洋淀的北京游客张先生表示,“带着老人孩子出门,安全是第一位的。我不想冒这个险。”
游客的担忧不难理解。旅游消费本质上是一种信心消费,当游客对目的地的安全环境失去信任,再美的风景也难吸引人前往。
白洋淀作为华北地区著名的湿地景区,素有“北国江南”之称,其芦苇荡、荷花塘和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本该是这个双节假期的亮点。然而,一桩负面事件的阴影,足以掩盖所有这些亮点。
“嘎子饭铺”的老板算了一笔账:今年双节期间的营业额不到去年同期的三成。“我们这些老老实实做生意的,却被少数人的行为连累。”他的语气中透着无奈,“景区商户都是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从白洋淀的案例可以看出,在信息传播如此迅速的今天,旅游目的地的口碑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一个负面事件足以让多年的品牌建设功亏一篑,而重建信任则需要付出数倍的努力和时间。
对于白洋淀及国内众多旅游景区而言,“嘎子饭铺”的门可罗雀是一记警钟——旅游环境的治理不容有失,游客的信任一旦失去,再想挽回就难了。
这个双节长假,白洋淀的冷清与全国其他热门景区的人山人海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向所有旅游目的地管理者传递了一个明确信息:游客会用脚投票,优质服务和安全环境才是留住他们的根本。
【延伸思考】
这一现象也引发我们思考:旅游景区如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如何在负面事件发生后进行有效的危机公关和形象修复?这些都是摆在白洋淀及其他旅游景区面前的紧迫课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