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的第一缕阳光洒向乌蒙山脉,昭通古城在青砖黛瓦间苏醒。晨光中,800面五星红旗与清代建筑的法式窗棂相映生辉,马蹄声从抚镇门传来——《遇见昭通之古城风云》沉浸式巡游以穿越时空的仪式感,开启了为期8天的国庆盛典。昭通古城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正以文化为舟,载着八方来客驶入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
第一幕:八日华章·活动经纬
10月1日,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古城街巷已开始人潮涌动。成都游客黄维一家在云兴街的石板路上艰难穿行:“民宿提前3天就预订了,在停车场转了半小时才找到车位。”非遗剪纸摊位前,孩子们举着刚剪出的五角星雀跃奔跑,镜头记录下的不仅是旅行见闻,还是一个家庭与历史对话的瞬间。
下午1时,抚镇门广场驼铃震响。王家商帮的“大掌柜”扬鞭前行,数十名伙计牵着驮满货物的马匹重现马帮传奇。队伍行至箭道广场时,士兵操练的呐喊声与挑水巷“卖糖人”的吆喝声交织,清末民初的市井图景在游客面前徐徐展开。据文旅部门统计,仅10月1日上午,昭通古城人流量就突破2万。
下午3时开始的群众文艺展演,在《中国美》手鼓舞中拉开帷幕,19个节目接连上演。当《祖国万岁》的旋律响起,台下观众纷纷举起手机拍照,点点星光与古城灯火连成一片。与此同时,李氏支祠内的《柯四先生》花灯剧座无虚席,演员与观众共唱《桃花朵朵开》的场景,成为许多人共同的欢乐记忆。
10月2日,箭道广场的乐队专场音乐会上,集装箱乐队以《千千阕歌》唤醒集体记忆,痴啤乐队原创曲目《大山瑶》则展现独特民族风情。台下的观众随节拍摇摆,印证了经典与潮流从来不是对立命题。
迟家大院的非遗展区另成天地。甲马拓印台前,重庆游客李女士带着孩子将“文运昌隆”图案仔细压印在宣纸上:“这些老手艺在博物馆只能远观,现在能亲手制作,孩子说比游戏机更有趣。”
10月3日,在陕西会馆里,老艺术家正握着孩童的手书写“国泰民安”。洒金红纸上的稚嫩笔迹与馆内《乌蒙秋韵》水墨画形成时空对话。管理员指着陕西会馆修复前后的对比照片感慨:“过去梁柱朽坏得快要坍塌,现在成了居民下棋的‘后花园’。”
正午的挑水巷里,油糕饵块摊主李大姐的铲勺翻飞。“老宅改造成商铺后,守着家门就能赚钱。”她开心地说道。隔壁小肉串摊位的炭火映红游客的笑脸,市井烟火与文物修复在此达成微妙平衡。
10月4日,当李氏支祠内《壹根扁担》第38场加演落幕时,25岁的主演孔德虎仍沉浸在角色中。该剧从1.0到3.0版本的迭代中,新增的董夫人戏份让昭通商帮“夫妻共担”的故事更加丰满。观众冯女士感叹:“演员的泪光在咫尺间清晰可见,这种零距离表演让人无法抽离。”
文化剧院董事长陶锐透露,该剧还吸引了台湾游客专程改道前来观剧,国庆后将继续向50场的目标迈进。
双节同辉的月圆之夜。10月6日,在文庙《致敬先贤》实景演出中,状元桥上的“鱼跃龙门”仪式与《飞天》舞蹈交融。导演罗金耀说:“要让游客从参观者变成体验者。”一位母亲恳请工作人员让孩子再跨一次状元桥,这或许是对文化沉浸式体验最朴素的肯定。
晚间的箭道广场上,彝族舞《乌蒙丽影》的银饰声响与《中华一家亲》的合唱共鸣。四川游客李女士在月光下拍照留念:“在古建筑环抱中看演出,团圆有了更深的意味。”
第二幕:古城新语·活化密码
美食与文化复合体验,在贵州会馆的“三免三品”活动中得以具象呈现。昭通苹果的脆甜、天麻蜜片的清润与小肉串的焦香,共同构成一场味觉的三重奏。据统计,25个品鉴点日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味觉记忆成为文旅融合的隐形纽带。
建筑再生的多维探索。从陕西会馆的书画课堂到广东会馆的筇竹展,修复后的古建筑不再只供参观。在迟家大院的银器锻造区,叮当敲击声里,文物建筑正经历着从“被观看”到“被使用”的转变。市文旅局负责人指出:“活化利用不是简单招商,而是要让空间承载当代生活。”
科技赋能的文化转译。《遇见昭通》巡游团队在考证商帮旗帜纹样时,结合AR技术还原货品清单;《致敬先贤》演出则通过声光技术将孟孝琚碑的汉隶铭文投射在文庙墙壁上。传统文化正以可感可触的方式,完成与年轻人的握手。
第三幕:数字镜像·效益图谱
流量峰值:10月1日至2日,全市累计接待游客56.9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08亿元,国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量同比增长32.40%。
结构优化:外地游客占比达61.2%,过夜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为2.3天,衍生出“白天逛古城+夜间观剧+民宿体验”的消费链。
品牌增值:社交媒体相关话题阅读量破亿,省外游客咨询量同比上升45%,昭通正从旅游过境站变为目的地。
尾声:古韵新声的永恒回响
当国庆假期的喧嚣褪去,昭通古城的故事仍在续写。李氏支祠的《壹根扁担》已排定第39场演出日期。这场持续的文化盛宴证明:真正的古城活化,是让青石板路映照当代足迹,让飞檐翘角拥抱现代创意,让百年文脉在每一颗被触动的心里生根发芽。
今日推荐
来源/昭通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陈忠华 马礼琼 郎伟 高旭东 胡尚静 实习生 国强芝 文/图
终审/胡华玉 编审/保进 刘玉 校对/马思 编辑/何淑倩格
投稿/ ztsxwzx@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众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