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这个国家,夹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人口三千万左右,大部分人信印度教,宗教氛围特别浓。在那边,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有个叫查帕迪的习俗,简单说就是女人来月经的时候,得被赶出家门,单独住到村外的小棚子里去。
为什么呢?因为当地人觉得经血不干净,会带来坏运气,沾上就倒霉。举例说,他们相信女人月经期碰果树,那树就再也不结果子了;喝牛奶,牛就挤不出奶;靠近男人,男人就生病。
这种想法根深蒂固,源头是印度教神话里一个叫因陀罗的神,据说把咒语附在经血上,用来惩罚人。所以,女人每个月都得这么遭罪一次,感觉像被放逐一样,简直是种羞辱。
这个习俗不是新鲜事,早就在尼泊尔西部流行好几百年了。像阿查姆、达德尔杜拉、巴伊塔迪这些地方,最常见。名字也因地区不同变,比如在某些区叫楚埃或巴希尔胡努,在阿查姆就叫查帕迪,在巴詹区叫查库拉或查库迪。
全国范围内都有类似做法,但强度不一样。女人从第一次来月经开始,就得遵守。初潮时,通常得在棚子里待十四天,以后每次月经来,五到六天。生孩子的产妇也得带着婴儿待两周。棚子一般是用泥巴石头随便搭的,窄小通风差,没门没窗,冬天冻得慌,夏天热得喘不过气。
女人进去后,不能进家门,不能进厨房、学校、寺庙,不能碰家人,尤其是男人。吃的也有限制,不能碰牛奶、酸奶、黄油、肉,只能啃干粮、盐和米饭。
用水也麻烦,不能用公共水源,不能洗澡洗衣服,还得干活,通常是去田里劳作。调查显示,百分之九十四点五的女人初潮时经历这个,百分之七十六不能做饭,百分之六十四点二用单独餐具,百分之三十五点八甚至不能见太阳。
问题在于,这种习俗不光是隔离那么简单,还带来一大堆风险。棚子条件太差,女人容易得肺炎、腹泻之类的病。冬天点火取暖,烟排不出去,容易一氧化碳中毒。夏天蛇虫多,容易被咬。周围环境也危险,棚子常在村外林边,野兽出没,女人单独待着,碰上老虎豹子啥的,基本没抵抗力。
还有外人侵犯的风险,孤立无援,发生强奸案也不少见。生殖健康也受影响,调查显示,查帕迪和尿痛、生殖器瘙痒这些问题相关。实际数据更吓人,女人在棚子里容易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病了也没人及时管。
为什么这么危险的事还禁不住?主要因为当地经济落后,教育水平低。很多人没上过学,迷信深信不疑,甚至女人自己也觉得这是对的。社会压力大,怕被村里人说闲话。宗教因素重,印度教徒占八成,他们觉得不遵守神就生气。政府试着管,但效果一般。
2005年,尼泊尔最高法院就判查帕迪违法,是种恶习,下令成立委员会研究,动员地方宣传,制定反歧视指南。结果呢?习俗照旧。2017年,议会通过刑法,把强迫别人隔离定为犯罪,2018年八月生效。
罚款三千卢比或监禁三个月。2018年底,有些区政府开始扣那些坚持习俗的人的国家福利。地方上也行动,比如2019年一月,巴朱拉区当局要求拆六十个棚子,还派警察巡逻。但执行力弱,法律生效五个月后,没一个案子立案。2025年二月,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专家还指出,查帕迪仍在强迫女人隔离,尽管法律禁了。
最近几年,有点进步,但慢得像蜗牛。2024年,世界银行报告提到,尼泊尔往中等收入国家爬,但习俗拖后腿。2025年六月,行动援助英国组织发文,说查帕迪还在害年轻女孩,呼吁教育和社区干预。
七月,家庭部长拉梅什·莱卡克宣布,政府要从政策层面打击这种根深蒂固的做法。阿查姆区警察局得过国际社区警务奖,因为他们和英国援助、联合国项目合作,打击查帕迪。地方政府动手,比如坎昌普尔克里什纳普尔市政要求十五天内拆棚,不拆罚一万卢比。
八月,报道说习俗随迁徙从山地传到平原,凯拉利和坎昌普尔这些泰鲁族为主的地方,本来没这习俗,现在也出现了。远西地区,甚至当选官员自己家还遵守,迷信、恐惧和社会压力让它继续。
话说回来,改变不是没希望。一些人站出来反对,像桑吉塔·罗卡亚爬珠穆朗玛峰,就是为提高查帕迪意识。还有艺术家拉梅什·达哈尔用文学作品批评。社区项目在推,教生理知识,分发卫生用品。
学校建多了,女孩教育率上去了,慢慢识破迷信。国际组织如人权观察、联合国妇女署也在帮,调查报告压政府行动。但现实是,习俗没完全消失,尤其农村。
这个事不光是尼泊尔内部问题,牵扯全球妇女权益。想想看,2025年了,还因为月经被赶出去,风险生命,这多荒唐。经济开发重要,但文化陋习不改,女人地位上不去,国家整体也难进步。
地方政府得加强巡查,罚款监禁得真落实。教育从娃娃抓起,让下一代不信这套。社区领袖、宗教人士也该带头,改掉旧观念。NGO继续宣传,提供替代方案,比如在家隔离或寺庙转移不洁。慢慢来,总有一天能根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