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假期,有游客因为特殊情况去不了兴城旅游,想退酒店房费却被拒了,酒店说第三方平台早标了“预订不退”。
两边正争执呢,兴城文旅局市场科科长高峰直接加了游客微信,自己先垫了635元。

这事放别的地方可能还得扯半天,但兴城这儿不一样,他们有个“首问负责制”加“先行赔付”的规矩,文旅局局长杨丽莉就放话了:
“一千块以内的纠纷,现场处理,不用请示。不能让一点不愉快,毁了游客对兴城的印象。”
其实兴城这地方挺特别的,它是辽宁葫芦岛下面的县级市,一边是“泳装之都”,全球每4件泳衣里就有1件从这儿出来,去年一年产了2亿件泳装,1.4亿件都出口了,产值能到150亿;

另一边又有“城、泉、山、海、岛”的资源,按理说是东北的旅游疗养好地方,可以前旅游业就是不温不火,直到去年一部叫《乘风踏浪》的剧播了,才算意外火起来。
4天复原拍摄地,兴城没让流量“溜走”
《乘风踏浪》讲的是兴城泳装创业史,本来这剧拍在疫情前,题材也不算特别火,没人想到播了会带火文旅。
结果2024年春天一播,收视率蹭蹭涨,流量跟海啸似的涌过来,可问题也来了,剧里的关键取景地,隔了这么多年早拆了或者改用途了。

杨丽莉后来回忆,从接到播出通知到上线就五六天时间,等剧播到第三集,收视率还在涨,她坦言当时“干懵了”。
没场景,游客来打卡都没地儿去,这波流量不就白瞎了?无奈之下,全局的人都被发动起来,去农村找老式自行车、缝纫机这些剧里的道具,就这么“兵荒马乱”干了4天,主要场景居然真复原了。
这种应急能力真不是随便哪个小城能有的。
以前兴城的游客多是中老年人,来这儿顶多住1.2天就走,算个旅行中转站。

可这次不一样,2025年“十一”期间,马蜂窝上兴城的热度比去年涨了不少,假期前五天酒店几乎全满,过去一年半为了装下更多游客,还新增了近8000张床位。
能接住这波意外流量,兴城这步棋走得挺稳。
不过光接住流量还不够,怎么让游客留下来才是难题。
兴城想的招儿挺有意思,靠“情绪价值”给旅游加体验。

杨丽莉琢磨着,游客出来玩不就是图舒服、高兴吗?她从“兴城”的“兴”字里找灵感,提炼出“高兴兴城”的定位,还设计了个圆圆的笑脸当符号。
颜色选了橙色,一是跟“城”谐音,二是她直言“橙色拍照最好看”,还笑说“这是女局长的好处”。
本来想照着网红城市的路子走,杨丽莉还带队去泉州、重庆取过经。
在泉州,她找了半天才在小胡同里找到爆火的“泉州”打卡墙,原以为得多大手笔,结果就是简单的墙面设计。

一开始她也想模仿,在兴城的墙上写字,可做了几版方案后发现,抄袭别人永远讲不出自己的故事。
如此看来,兴城后来搞的“微笑路”才是真找对了方向,就在海滨路刷了50米长的墙,上面画笑脸、写“兴城”,就用了3桶油漆,成本低到几乎可以忽略,可网上曝光量居然过了亿,还精准吸引了年轻人。
线下还有更巧的,废弃木船刷成橙色改成“微笑船”,成了年轻人求婚的热门地;古城里搞了实景演出《就在宁远》,晚上还在城墙上演光影秀,甚至还推了“晨游路线”,就为了把年轻人从床上喊起来逛早市、看日出,多留一会儿消费。

现在再看兴城的游客数据,变化挺明显的,平均停留时间从1.2天拉长到了近2天,平均年龄还降了10岁。
很显然,从“让游客来”到“让游客留”,兴城靠这些小成本的巧思,真把流量变成了“留量”。
泳装+文旅,兴城的“里子”和“面子”都硬了
其实兴城文旅能火,背后离不开它的“硬底子”,泳装产业。
杨丽莉常说“兴城和世界的距离,只差一件泳装”,这话不是吹牛。
这儿每年还办东北亚国际泳装博览会,能吸引全球的客商来。
自从文旅火了之后,这个博览会干脆挪到古城里办,游客逛古城的时候还能了解泳装产业,相当于互相搭台。
更有意思的是,文旅火了反过来又帮了泳装产业。
当地有个高端泳装品牌叫“范德安”,被称作泳装界的“爱马仕”,以前只在三亚开店,今年居然把店开进了兴城古城。
他们还把国家级非遗“满绣”手艺融到泳装设计里,一件能卖到3万元。
毫无疑问,文旅带来的文化IP,确实让泳装的品牌价值涨了不少,以前泳装多是远销海外的代工商品,现在成了游客能当场体验、直接带走的“城市名片”。
但兴城的泳装产业也有烦恼。
泳装协会会长张东元就提到,85%的高端面料还得从南方买,印染环节的利润都流走了;除了范德安这些少数头部品牌,大部分中小企业还在做代工,赚的都是辛苦钱;销售也太依赖外部电商平台,自己的渠道没起来。

这也是很多工业小城的通病,能造,但不会“卖”,也没自己的品牌,想赚更多钱就得破这个局。
杨丽莉对兴城的未来有更长远的打算,她定了三个目标,第一步做成“旅游热点小城”,现在看已经差不多了;第二步要变成“旅居小城”,让人们因为喜欢这儿的环境和文化长住下来;终极目标是吸引人才来“永居”,一起建设这座城。
她还推动“大文旅”的思路,不是光文旅局出去推景点,而是多部门一起上,带着泳装、多宝鱼、花生这些本地特产去做城市推介,想让“旅游+百业”都活起来。

当然,杨丽莉也清楚,跟阿那亚、金沙滩这些知名景区比,兴城的名气还不够,接下来还得靠规划、项目、新业态、精准营销和服务提升来补短板。
2025年“十一”期间,兴城文庙还按古制办了祭孔大典,正门在礼官的喊声里缓缓打开,要知道,古代只有皇帝来、当地出状元或者祭孔时,这扇门才会开。
这座靠泳装起家、靠文旅翻红的小城,就像这扇重新开启的城门,正慢慢打开更多可能性。

对于那些想靠文旅转型的工业小城来说,兴城的路子或许值得参考,不用大拆大建,找对自己的特色,用巧劲也能走出一条低成本的转型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