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好客山东凭借深厚的人文底蕴与丰富的文旅体验,多次出圈。
央媒纷纷将焦点对准齐鲁大地,从热闹非凡的美食争霸赛,到贴心暖心的“晴天险”服务,再到多元融合的“文旅+”新业态,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山东文旅的独特魅力,呈现了一场兼具烟火气与文化味的假日盛宴。
★“文旅+” 跨界融合★
展现好客山东创新活力
朝闻天下报道我省假日出游数据,直观展现市场热度。青岛海滨风景区、济南天下第一泉景区、烟台山旅游景区、日照万平口海滨风景区等成为山东游客较为集中的景点。
新场景、新玩法层出不穷,“文旅+”带来的消费活力持续释放。威海系列水上赛事与多元化滨海旅游项目组合,为秋日的海湾注入蓬勃活力;滨海游与非遗相结合,打造“赶海大会”等多样文旅消费新场景。曲阜多种研学项目深受年轻人欢迎,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儒学经典场景,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山东将赏月游览和沉浸式文化体验深度融合,打造文旅新场景。淄博周村古商城景区结合中秋主题推出实景穿越沉浸式剧本游。
中国诗词大会
,赞538
济南将明湖赏月与百花洲国潮市集相结合,让游客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2025中秋诗会》花落济南起步区鹊山生态文化区,为泉城济南更添诗意。
《人民日报》关注双节期间山东各地精心举办丰富多彩的文旅盛宴,以及“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等山东特色文旅产品。
《光明日报》头版报道淄博聊斋城举办聊斋幻境·国潮盛宴,日照东夷小镇举办扎花灯、游船对诗等沉浸式民俗活动……各类文化体验、自然探索与科技互动满足着不同游客的出行期待。
新华社关注潍坊、德州等围绕地质科普、传统文化等主题推出特色研学与文旅活动,吸引众多师生参与。
中新社围绕特色游,关注山东“海洋旅游”“夜间旅游”业态创新,融合非遗、科技等多重元素,不断满足游客出游需求和情绪价值。
★ 展览演艺成 “顶流” ★
让文化更有吸引力
中新社、新华财经聚焦“场馆游”带火假日经济。山东古建筑博物馆双节期间8天累计接待观众达57200人次。青岛市博物馆设置木版年画体验、XR数字体验区。烟台市张裕酒文化博物馆举办嘉年华活动。特色展览、数字技术和互动体验吸引广大游客走进场馆感知文化、体验文化。
山东德州乐陵影视城内,盛唐风格的市井街巷与现代光影交相辉映,游客瞬间感受“穿越古今”的沉浸感。济宁曲阜尼山圣境推出近百场互动演艺、无人机+烟火秀。
★ 以赛为媒、多重优惠 ★
激发双节消费潜力
,时长03:14
在国庆“答卷”里,美食绝对是 “王牌选手”。央视《新闻直播间》聚焦“‘蔬’香齐鲁·山东蔬菜美食争霸赛,潍坊借赛事推出 “美食+住宿+景区” 联动优惠,活动首日现场参与人数突破3.5万人次。枣庄“‘果’然不同·山东水果美食争霸赛”,配套非遗展示与运河大集,活动区域总客流量达到59.7万人次,拉动文旅综合消费3265万元,实现“用味道留客,让旅游更有烟火气”。
全省164家旅游景区推出灵活多样的优惠措施,滨州市推广“文旅票根联盟”,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青岛市市北区通过发放惠民消费券,举办惠民书市、书画展等30余场活动,有效激发市民文化消费热情。
★多举措破局天气制约★
见证好客服务升级
好客山东服务升级,《光明日报》、新华财经、中新社、《中国文化报》纷纷关注山东以“晴天险”为代表的暖心服务。对于假期冒雨依然选择山东的游客们,沂蒙山龟蒙、云蒙景区,红叶柿岩、临朐沂山等多家景区推出“晴天险”,用真情书写了一纸“雨中游览、晴日重游”的承诺,让“好客山东”的品牌底色愈发闪亮。
“花式宠粉”服务依旧是“好客山东”的具象表达。济南趵突泉景区的特警小哥解锁“代拍技能”,日照为迎接参加音乐节的游客递上“初见礼包”,泰山景区新上线“候补订单”功能、7种入园方式和路线规划以及“泰山易停”一键导航交通便民服务。
未来,山东将继续深耕文化内涵、优化服务品质、推动跨界融合,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让更多游客看到更精彩的山东。
来源:文旅山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