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国庆,行走中国,爱国在路上。以青年视角,观察今日中国,红网时刻新闻特别推出“在路上·青椒国庆特辑”。今日跟着吉首大学张川走进河北蔚县麻田岭,看见山河壮阔、感受人间温暖。
□张川(吉首大学)
今年的国庆、中秋“双节”,我似乎一直在路上就没有真正停下来过。从石家庄自驾一路向南奔赴南昌,沿途的城市如流动的风景,各自诉说着独特的故事。我在安阳古城墙根下尝过刚出炉的炸血糕,在南昌的老街上喝过瓦罐汤,也在徒步结束的山脚下吃过新鲜现烤的羊肉串。这些不期而遇的风土人情,共同组成了假期最鲜活的记忆。
麻田岭。
返程途中,社交平台上一组张家口麻田岭的徒步照片吸引了我的目光。那片被称为“小天山”的云上草原,在秋日晴空下泛着柔和的绿,牛羊点缀其间,五彩林镶嵌其中,像极了一幅未经修饰的油画。一查地图,发现这里距离石家庄不过240公里,便临时决定绕路前往,让这场“双节”旅行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落下帷幕。
山顶岩石。
当走进张家口蔚县的群山,公路逐渐蜿蜒向上,窗外的植被也从农田变成了茂密的次生林。抵达麻田岭山脚时,天空正飘着细碎的雨,风里带着青草和泥土的清新。主峰海拔超过2000米,没有过度开发的痕迹,原始的自然风貌扑面而来。尽管漫山遍野的野花早已过了开花盛期,但仍有零星的紫色、黄色、白色点缀其间。裸露的岩石被风雨侵蚀出奇特的纹路,像颜色各异的霉菌也像颜料板。偶尔能看到成群的牛在陡坡上悠闲地啃着草,听到它们“哞哞”的叫声在山谷中回荡。
陆续上山的游客。
山顶悠闲吃草的牛。
沿着山间的小路徒步时,我原本以为,这场旅行的高潮会是登顶后俯瞰多彩森林的壮阔,或是在草原上呼吸新鲜空气的惬意。然而,当我气喘吁吁地翻过一座又一座山上走下来,真正触动我的,却是山脚下那些略显“简陋”,甚至是直接摆在三轮车上的农产品摊位。
苹果园。
路的两侧,十几位农户一字排开,面前的筐子里装满了自家种的苹果、核桃、各类蔬菜。其中一个苹果摊前格外热闹,摊主是一位皮肤黝黑的大姐,不善言辞却笑得格外淳朴。她的苹果个头不算大,也不像超市里的那样精致,但一口咬下去,汁水饱满、甜中带酸,好吃极了。不一会儿,几筐苹果就被返程的游客们抢购一空,大姐一边忙着称重、打包,一边不停地说着“谢谢”“慢走”,眼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下山路。
我站在一旁,看着这温暖的场景,心里却有些发酸。和村民闲聊时得知,麻田岭的旅游热度才刚起来没多久,以前这些农产品只能靠小贩来收,价格被压得很低,要么就是自己去想办法售卖,能多赚一点但是非常辛苦,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现在每到节假日,来徒步的游客多了,他们就能把新鲜的果子直接卖给游客,不仅能卖个好价钱,还省去了中间环节的损耗。“虽然现在人不咋多,赚的也有限,但多了个门路就省心多了。”大姐擦了擦额头的汗,语气里带着一丝满足,也藏着一丝期待。
这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它从来都不只是为了给城市人提供一个休闲度假的去处,也是为了给这些偏远地区的农民打开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户。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文旅产业就像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城市的消费市场,一头连着乡村的生产资源。它将“绿水青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让农民能够享受到发展的红利。而从人文的层面来说,文旅产业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收入的增加,更是一种尊严的提升。当农民不再被动地等待收购商压价,而是能主动地向游客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并用它换来应有的回报时,那种被认可的喜悦,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
返程的路上,我看着车窗外飞速倒退的田野林木,心里思绪万千。我们常说要“乡村振兴”,但乡村振兴从来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需要具体的路径和载体。文旅产业,正是这样一个能够让农民直接受益的载体。它不需要农民背井离乡去城市打工,而是让他们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守着自己的土地和家人,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徒步的游客。
当然,我也知道,像麻田岭这样文旅产业刚刚起步的地区还有很多。它们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宣传推广也还有提升的空间,想要形成规模化的营收,让更多农民稳定受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至少,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那个卖苹果的大姐脸上的笑容,就是最真实的证明。
这个国庆,我在路上看到了山河的壮阔,也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我真心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像麻田岭这样的地方被发现、被关注,希望有更多的农民朋友能借着文旅发展的东风,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因为当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能被温柔以待,当每一份辛勤的劳动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我们的社会,才会真正变得更加美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