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叠加,绵阳文旅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更值得关注的是,绵阳凭借其独特的城市魅力、丰富的文旅资源及重大赛事推动,频繁获得央级和省级媒体的关注。
据统计,截至10月8日中午12点,央省媒体共宣传报道绵阳文旅达58次,其中央视《新闻联播》3次,《四川新闻联播》10次,《川观新闻》12次……覆盖媒体包括人民日报、CCTV-2、中国新闻网等,形成多维度、高频次的传播矩阵。
交通红利释放:
九绵高速通车带动文旅客流攀升
9月30日,九绵高速全面通车,极大提升了绵阳与成都、甘肃等地的交通连通性,为绵阳带来显著客流增量。高速路网优化不仅缩短了旅行时间,更激活了沿线景区如江油李白故里、平武白马藏乡、北川羌族民俗旅游以及梓潼红色旅游的客流量。
央视《新闻联播》在10月2日重点关注假期旅游升温现象,特别提到绵阳梓潼等地红色旅游景区成为游客的热门选择。高速通车带来的便捷交通,使得更多游客愿意选择绵阳作为短途旅游目的地。
赛事经济赋能:
川超足球赛在三台举办引发媒体聚焦
10月7日,四川省足球超级联赛(川超)绵阳九洲长虹队VS德阳重装队的比赛在绵阳市三台县举行,吸引数以万计的球迷现场观赛,成为假日期间又一文旅亮点。该项赛事不仅展现了三台作为“足球之乡”的体育文化底蕴,更通过省级媒体如《四川新闻联播》《川观新闻》的连续报道,进一步放大绵阳在“文体旅融合”方面的示范效应。
川观新闻以“每日打卡”模式连续推出绵阳文旅系列报道,将川超赛事与地方文化、旅游推广有机结合,形成一部“假日热播剧”,有效提升绵阳文旅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央媒多维报道:
科技、自然与文化共融的城市形象
绵阳不仅以“科技城”闻名,更在本次假期中展现出多元化的文旅吸引力。央视《新闻联播》分别于10月3日和10月7日报道了翠云廊的金秋美景与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千人拜月仪式,凸显绵阳在自然生态与民族文化方面的独特资源。
此外,央视《新闻直播间》也在10月5日报道了安州区的中秋非遗活动,展现绵阳在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旅游体验方面的创新融合。
省媒持续加持:
“烟火气”与“诗意栖居”的双重叙事
省级媒体如《四川日报》、封面新闻等则更多从“接地气”的角度出发,报道绵阳市民和游客的假日生活,包括美食市集、夜间经济、民俗体验等,构建出一个充满烟火气与文化诗意的绵阳形象。
尤其是川经瞭望、封面新闻等媒体对绵阳文旅假日盛况的多篇报道,进一步巩固了绵阳作为“宝藏旅游地”的品牌认知。
(来源:@绵阳文旅)
涪江观察记者:李春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