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按下了出发键。
闹钟还没响,我就醒了。不是因为焦虑,是因为心里有一束小小的光,在叫我去玩。背上包,把门轻轻带上,城市还在打哈欠,我已经奔向了清晨的风。
一个小时后,我站在了镇江的青石板路上。
西津渡的清晨,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薄雾把远处的屋檐晕成了柔软的轮廓,红灯笼在风里轻轻摇晃,光影像被揉碎的金子,洒在石板上,也落在我的睫毛上。我沿着“一眼看千年”的地面遗址慢慢走,指尖掠过不同朝代的石纹,像是在和时间击掌。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不再是被日程表推着走的人,而是一个可以按下暂停键的人。
拐角处,老茶馆的门“吱呀”一声开了。我点了一杯碧螺春,坐在临窗的位置。阳光穿过窗棂,在茶碗上跳了一下,像一枚小小的金箔,把一周的疲惫照得透亮。我看着窗外的行人慢悠悠地经过,听着茶碗碰撞的轻响,忽然明白,所谓“松弛感”,不过是把自己还给自己。
肚子开始叫,我收起闲散,直奔那家长期在本地人心目中“封神”的面馆——邵顺兴。不是景区里那种网红店,门口没有夸张的招牌,只有排队时低低的交谈声。我点了招牌的长鱼面,再加一份肴肉。老板手速快得像表演,面条在沸水里打了两个滚,捞起,浇上卤汁,现炒的长鱼丝一铺,葱花一撒,香气就像烟花一样在舌尖炸开。我毫不客气地多倒了两勺镇江香醋,酸香一提,鲜得人想把舌头都吞下去。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幸福其实很简单:一碗面,一碟肉,一点醋,一个愿意慢慢吃的人。
吃饱喝足,阳光也更硬气了些。我从西津渡打车去了金山寺。进门先看到“江天禅寺”的牌坊,红墙映着绿树,庄严里透着生气。沿着台阶往上走,路过大雄宝殿,风铃在檐下叮当,我一直爬到慈寿塔。站在塔上往下看,长江像一条绿色的绸带绕着寺庙,风一吹,整个人都通透了。我在法海洞前停了一会儿,听到一位本地阿姨笑着说:“白娘子水漫金山是传说,但这金山寺的风水是真的好。”我也笑了,传说给了风景灵魂,而风把灵魂吹得更远。寺里的御码头也值得一去,看游船在江上缓缓划过,留下一道温柔的水痕,随手一拍都是氛围感大片。
下山的时候,我在石阶上坐了一会儿,看光影在墙上移动,心里突然很安静。那种安静不是空白,而是被风、光、水和人声填满后的踏实。我想起了周一的会议、周三的截止日期、周五的加班,它们像远处的云,还在,但已经不那么重了。
傍晚回到西津渡,红灯笼一盏盏亮起,古街瞬间换了一种气质。青石板路被灯光染成温暖的琥珀色,老建筑的轮廓在夜色里变得柔软。我在入口处的文创店挑了一张明信片,写了两句话,盖上“西津渡”的专属邮戳。把卡片投进邮筒的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快乐也可以被寄给未来的自己。等哪天心情低落,收到这封来自过去的信,一定会笑出来。
走回停车场,我看了眼续航,还有180km,跑回南京完全够。这趟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300km续航的电车跑周边,真的够用。单程90km,轻松拿捏,就算临时需要补电,服务区和景区停车场也都有快充桩,稳稳当当。
出镇江城时,天边还留着一抹橘红。我在车里放起喜欢的歌,风从半开的窗缝里钻进来,带着茶香和江水的味道。我突然明白,每周出去玩,不只是为了看新的风景,更是为了在熟悉的生活里,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按钮。
下一站,我打算去扬州,早茶+瘦西湖,想想就已经开始期待了。
你从南京出发,还去过哪些适合电车短途的地方?评论区告诉我,说不定下期就去你推荐的地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