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栖霞的苹果甜,甜在舌尖上;咱栖霞的老砖暖,暖在心坎里。可日子久了,这些习以为常的风物,我们是否还记得细细品味?
最近,一位济南的朋友来访栖霞,用他的眼睛和心灵,为我们记录下了一场关于故乡的深度旅行。当他将趵突泉的“软”与苹果园的“脆”相比,将大明湖的“柔”与太虚宫的“静”对望……我们忽然发现,那些浸润在日常里的美好,原来如此动人。
下面这篇文章,写的是咱栖霞,写的也是咱家。邀请每一位栖霞人,一起看看外地人笔下的家乡,找回那份最初的感动与自豪。
我是济南人,打小泡在泉水里长大。趵突泉的水软,舀一勺能看见细泡在碗里打转;大明湖的风柔,吹过柳丝能缠上衣角;连千佛山的石头都带着点温吞,摸久了能沾上手心的汗。前阵子去了趟烟台栖霞,原想着不过是北方寻常小城,无非是些山啊树啊,没成想回来这些天,总忍不住摸兜里揣的那半块苹果干——甜里裹着点酸,酸里又带着点土腥气,像极了栖霞给我的感觉:不扎眼,却耐琢磨。今儿个就掰扯掰扯,这趟栖霞行,刻在我心里的5个印子。
印象1:苹果园的晨露——不是济南的润,是裹着果香的脆
栖霞是“中国苹果之都”,这话早听人说过,可真站在果园里,才知不是虚头巴脑的名头。头天晚上住在果园边的农家院,房东老周是个黑瘦的汉子,手背上全是裂口,递烟时指节泛着红:“想看真东西,得赶在鸡叫头遍起,晚了露水就散了。”我揣着半信半疑,天还黑蒙蒙的就爬起来,跟着他往园子里走。
刚过园门口那棵老山楂树,就闻见一股清甜味儿——不是超市里苹果的腻香,是带着露水的鲜,像刚咬开的梨,凉丝丝地往鼻子里钻。借着手机微光往树上瞅,满枝的苹果都套着纸袋,青白色的袋儿挂在枝桠上,像缀了满树的小灯笼。晨露挂在纸袋边角,风一吹,“嗒”地落在草叶上,声音脆得能醒盹。
走到园子深处,老周停在一棵歪脖子苹果树下,伸手解开一个纸袋。通红的苹果露出来,表皮上沾着层细绒,晨露沾在绒上,像撒了把碎钻,亮闪闪的。“这棵树有三十年了,是园子里的老祖宗,”老周用指腹蹭了蹭苹果皮,糙手磨得果皮沙沙响,“济南也有苹果吧?俺们这的不一样,昼夜温差大,糖都凝在果肉里,咬一口能流汁儿。”
我忍不住咬了一小口,脆得牙床都发麻,甜劲儿顺着喉咙往下走,连带着晨露的凉,一下子冲散了困意。往远处看,天慢慢亮了,晨雾从果园尽头漫过来,把一排排果树裹成了淡影,风里的果香更浓了。有几只麻雀落在枝桠上,啄着纸袋上的露水,叽叽喳喳的。那一刻突然觉得,济南的泉是绕着城走的软,润得绵密;而栖霞的苹果晨露,是扎在土里的脆,脆得实在,甜得踏实——连风都带着股子不绕弯子的劲儿。
印象2:牟氏庄园的老砖——不是博物馆的冷,是沾着烟火的温
去牟氏庄园前,我总觉得老宅子都是一个样:雕梁画栋蒙着灰,玻璃柜里摆着旧物件,讲解员念着背好的词,透着股子生人勿近的冷。可栖霞这牟氏庄园,是“活着”的,像个蹲在门口抽旱烟的老人,身上带着过日子的痕迹。
从正门往里走,脚下的青石板被踩得发亮,砖缝里嵌着些枯草,还有几处沾着泥印——想来是前几天下雨,有人踩了泥进来。庄园里的老砖是红褐色的,比济南老城区的砖更厚,摸上去糙得硌手,砖面上有不少刻痕:有的是歪歪扭扭的“福”字,有的是小划痕,还有一块砖上刻着个小兔子,耳朵翘得老高。
“这砖上的字,是当年工匠的名字,”守园的王大爷头发都白了,穿件蓝布褂子,手里攥着个扫帚,“俺爷爷就是在这庄园里当过长工,说当年每块砖都得浸够三天水,晒足二十天日头,才能砌墙。那时候砌墙不用水泥,用的是糯米灰浆,粘得牢。”
跟着王大爷往内院走,到了“东忠来”院,看见墙上有块砖缺了个角,旁边摆着个豁口的小瓷碗,碗里盛着些清水。“这砖是去年下雨冲的,俺们没换,就这么摆着,”王大爷指着瓷碗笑,“以前庄园里的人,夏天就往砖上泼水降温,小孩还会在砖缝里捉蚂蚁。现在俺也这么弄,算是个念想。”
屋里摆着些旧家具,八仙桌的桌面有块凹痕,边缘被摸得发亮。“这是当年东家的小儿子爬桌子磕的,”王大爷用手蹭了蹭凹痕,“不是啥宝贝,就是些过日子的痕迹。”我也摸了摸那桌面,木头的纹路里还带着点温乎气,不像博物馆里的展品,凉得扎手。济南的老宅子,比如曲水亭街的那些,是裹着泉气的软;而牟氏庄园的老砖,是沾着烟火的温,温得有根,沉得有底——连风穿过院子,都带着股子踏实的劲儿。
印象3:太虚宫的晚钟——不是大明湖的柔,是落进心里的静
在济南,傍晚我爱去大明湖。坐在湖边的石凳上,听着游船的马达声,看着夕阳把湖水染成橘色,风里裹着荷叶的香,是闹中的柔。可栖霞的太虚宫,傍晚是静的,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从庄园出来往太虚宫走时,天已经擦黑了。宫门口的老槐树特别粗,两个人都抱不过来,枝叶把门口遮得严严实实,树底下摆着个石碾子,碾盘上还沾着点米糠。往里走,院子里很静,只有几个道士在扫地,扫帚划过青石板,“沙沙”的响,像春蚕吃桑叶。
到了钟楼底下,刚好赶上晚钟。“铛——”钟声敲第一下时,我吓了一跳——不是那种刺耳的脆响,是沉的,像石头落进深水里,一圈圈往四周散。钟声敲了九下,每一下都慢悠悠的,落在耳朵里,再顺着喉咙往下走,把白天的躁气都压下去了。
敲钟的道士姓刘,穿件青布道袍,袖口磨得发毛。他擦着钟锤,抬头看见我,笑着递过一杯茶:“济南的钟,多是在庙里,香火气重,闹哄哄的。俺们这的钟,就傍晚敲一次,给山里的人报个平安,也给自个儿收收心。”
我坐在钟楼旁边的石凳上喝茶,茶是山里的野茶,有点苦,却回甘。天慢慢黑透了,星星一点点冒出来,特别亮,能看见银河的影子。风里带着点松针的苦味儿,远处传来几声狗叫,更显静了。有只猫从墙角溜过去,尾巴翘得老高,看见我也不躲,只是停下来看了会儿。那一刻突然觉得,大明湖的柔是绕着耳朵的,软乎乎的;而太虚宫的晚钟,是沉在心里的静,静得透亮,沉得安稳——连呼吸都跟着慢了下来。
印象4:古店镇的集市——不是芙蓉街的闹,是裹着实在的暖
济南的芙蓉街,一到周末就挤得慌。叫卖声、音乐声、游客的笑声混在一起,闹得人头疼。卖小吃的摊子都摆得精致,可吃起来总觉得少点啥。栖霞的古店镇集市,是另一种闹——闹得实在,闹得暖心。
我是赶在农历初五去的集市。从镇上的街口往里走,两边摆满了摊子,卖山货的、卖小吃的、卖衣服的,吆喝声不高,却听得清楚。“姑娘,来尝尝俺的山楂糕!”一个老奶奶坐在小马扎上,面前摆着个玻璃罐,罐里的山楂糕是暗红色的,透着光。她笑得满脸褶子,递过一小块:“自家种的山楂,熬了仨钟头,没放糖精,你尝尝。”
我咬了一口,酸得眯起眼,却不涩,咽下去后,嘴里还留着点甜。“好吃吧?”老奶奶又递过一块,“俺孙子在济南上大学,每次走都要带两罐。他说济南的山楂糕太甜,没俺这的实在。”
再往里走,看见个卖栗子的摊子,铁锅冒着热气,栗子的香味儿飘得老远。摊主是个小伙子,穿着件蓝色工装,手里拿着个铁铲,不停地翻着栗子。“这栗子是牙山上的,煮的时候放了点桂花,”他看见我,笑着装了一袋,“热乎着吃,甜得很。”我捏了个栗子,烫得直甩手,剥开壳,栗子肉是金黄色的,咬一口,带着点桂花的香,糯得很。
集市上还有卖山野菜的,绿油油的荠菜捆得整整齐齐,根上还沾着点土;卖手工布鞋的,针脚密得很,鞋底纳着“福”字;卖苹果酒的大爷,用玻璃瓶装着酒,透亮,拧开瓶盖,酒香混着果香飘出来。我尝了一小口,绵得很,不辣喉咙。这集市不像芙蓉街那样闹得慌,是暖的——暖在老奶奶的笑里,暖在热乎的栗子里,暖在实在的山货里。济南的集市是裹着商业的闹;而栖霞的集市,是裹着日子的暖,暖得贴心,实在得踏实。
印象5:牙山的秋柿——不是千佛山的绿,是泼在山上的艳
济南的千佛山,一年四季多是绿的。春天是浅绿,夏天是浓绿,就算到了秋天,也只是偶尔飘几片黄叶,透着点温吞。可栖霞的牙山,一到秋天,就像被人打翻了调色盘,红的、黄的、橙的,挤在一起,艳得晃眼。
去牙山那天,天特别晴,蓝得像块布。从山脚下往上走,沿途的树渐渐变了颜色。先是几棵柿子树,叶子落得差不多了,枝桠上挂着满树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红灯笼,风一吹,晃悠悠的,看着就喜庆。“这柿子能直接吃,”同行的山民李大哥指着柿子,他肩上扛着个竹筐,里面装着些山货,“俺们都叫它‘甜柿’,不用捂,摘下来就能咬,一点不涩。”
我摘了一个,皮很薄,咬一口,甜得像蜜,汁儿顺着嘴角往下流。李大哥递过来块手帕,笑着说:“慢点吃,山上多的是。”往上走,树更密了,红的是枫树,叶子像手掌,风一吹就飘下来;黄的是杨树,叶子像小扇子,晃得人眼晕;绿的是松树,站在红黄色里,像个沉默的哨兵。三种颜色混在一起,像幅没干的水彩画,浓得化不开。
到了山顶的望海亭,往下看,整座牙山都在眼前。柿子树最显眼,红得像火,把山都烧暖了;枫树次之,像给山披了件花衣裳;松树则在其间点缀,添了点沉稳。“济南的山是绿得匀,看着舒服,”李大哥递过来一瓶山泉水,“俺们这牙山,是艳得活,秋天的柿子、冬天的雪、春天的花,都有劲儿。”
风从山顶吹过来,带着点柿子的甜香。我往远处看,能看见山脚下的村庄,红瓦房藏在树林里,炊烟袅袅的,像条白丝带。有几只鹰在天上盘旋,翅膀展开,迎着太阳,像黑色的剪影。那一刻突然懂了,千佛山的绿是绕着城的温,温得平和;而牙山的秋柿,是扎在山里的艳,艳得热烈,活得起劲——连风都带着股子不藏着掖着的劲儿。
离开栖霞那天,我特意去老周家的果园摘了袋苹果,揣了块老奶奶的山楂糕,还在牙山捡了片红枫叶。回到济南,把枫叶夹在书里,每次翻书,都能闻到点淡淡的秋意。吃着栖霞的苹果,总想起苹果园的晨露、牟氏庄园的老砖、太虚宫的晚钟——那些不是网上能看见的景,是得用脚去走、用手去摸、用心去品的实在。
网上总说栖霞是“苹果之乡”,可只有去了才知道,它的好不止在苹果里。它的好,在晨露裹着的果香里,在老砖沾着的烟火里,在晚钟落进心里的静里,在集市裹着的实在里,在秋柿泼在山上的艳里。济南的泉是柔的,栖霞的风是实的——如果你看够了济南的泉声潺潺,不妨来栖霞走一走,摸一摸苹果园的晨露,听一听太虚宫的晚钟,尝一尝集市上的山楂糕。它会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你,北方的小城,不是只有粗粝,还有藏在土里的实在,裹在日子里的温暖,比你想的,更耐琢磨。
稿件来源:今日头条@阿之之有天然呆
编 辑:市融媒体中心
审 核:市融媒体中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