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是地方经济增长的“强心剂”,更是产业结构优化的“调节阀”。当文化的深厚底蕴邂逅旅游的广阔天地,消费便突破单一交易的局限,升级为承载体验、传递价值的动态过程,构建起“文旅赋能消费升级,消费反哺文旅发展”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木里县精准锚定“文旅+消费”“演艺+消费”“赛事+消费”三大融合路径,以文体旅深度融合为抓手,不断拓展多元文旅消费场景,为县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鲜活动能。

此前,凉山州首届泸沽湖转山转海节盛大启幕,木里会场“高原明珠”香格里拉湖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清晨的湖泊薄雾缭绕,热闹非凡,“哦呀木里”藏装秀率先登场。“哦呀”在藏语中表达喜悦,“木里”则意为“高而宽广美丽”,成为传递热情的文化符号。转山转海音乐会上,民俗弹唱与流行乐队交替演出,民族旋律与现代节奏共鸣;非遗展示区现场展演唐卡、黑陶、手工毛毡等技艺,精美的手工艺品成为“带得走的木里记忆”,推动文化体验转化为消费。

此次转山转海节以“相约香格里拉湖 转山转海转好运 文旅促‘三交’”为核心主题,创新采用“一山一海(湖)、双区联动”的办节模式。香格里拉湖会场主打绿色生态与时尚潮流,为游客带来清新活力的体验;屋脚蒙古族乡会场则聚焦民族风情深度体验,音舞诗画剧《屋脚山水情》以“山、水、情”为脉络,用艺术化的表达串联起当地的历史传承与生活图景,让游客在光影与旋律中,深度触摸木里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
据木里县文广旅局局长胡荣军介绍,仅转山转海节期间,累计接待游客2.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50万元,涵盖民宿民居收入、当地农特产品收入等,真正实现了从“看风景”到“促消费”的转变。

木里的文旅魅力,远不止于转山转海节。近年来,木里县持续整合全县各乡镇文旅资源,逐步构建全域全时旅游产品体系。春日里,东朗乡亚英藏寨被漫山桃花唤醒,“贡巴拉梅朵”桃花节邀游客奔赴一场“春日限定浪漫”,漫山粉艳间,旅游收入随之节节攀升;盛夏时,木里将转山转海传统民俗与湖光山色深度融合,推出“徒步环湖”“乘船游湖”“转山转海音乐会”“利家咀之夜”等特色活动,让夏日的香格里拉湖成为欢乐的海洋;秋日里,游客可漫步山间,品味独特的高原秋韵;冬日里,又能在温暖的阳光下,享受高原独有的惬意。不仅如此,还创新引入潮流运动,飞盘高尔夫公开赛在湖畔草坪激情开赛,选手们在雪域高原上挥洒活力,为文旅消费注入青春气息。如今,木里已形成“春赏桃、夏转湖、秋品韵、冬享暖”的四季文旅消费矩阵,无论游客何时前来,都能邂逅独一无二的木里风情。

在文旅产业发展的道路上,木里县始终坚守文化根脉,同时紧跟消费潮流。无论是转山转海节、东朗桃花节,还是飞盘高尔夫公开赛,均同步设置农特产品展销区与美食集市。野生菌的鲜香、风干牦牛肉的劲道、雪茶的清甜、本地蜂蜜的醇厚,各类农特产品整齐陈列,工作人员现场煮制酥油茶,并细致讲解产品溯源,让游客买得放心、吃得安心;荞麦饼的香脆、酥油糌粑的软糯,特色美食摊位前人流不断,香气弥漫在空气中,真正实现“节庆搭台、全民增收”,让文旅发展的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从东朗桃花节点燃的“春日经济”,到转山转海节掀起的“民俗消费”,再到飞盘赛事注入的“潮流动能”,木里县正以文旅深度融合为有力抓手,以文旅为桥,消费为脉,推动形成“生态美、文化兴、旅游旺”的良性循环。
素材来源 | 木里融媒
综合整理 | 凉山文旅
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目前100000 人已关注我们期待您是下一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