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一场名为“秒针”的嘉年华活动在崇明庙镇M515文创产业园火热举行。萌宠互动、热气球下午茶、主题市集、音乐演出等多元活动齐聚,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前去打卡体验。
据统计,本次嘉年华活动累计吸引客流超15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近3万人次,刷新园区客流峰值。长假期间,在抖音“吃喝玩乐榜”上海主题乐园类排名中,“秒针嘉年华”位列第五。
庙镇党委委员包英告诉记者,“秒针”,一来是“庙镇”的谐音,二来也指一个区域必须像秒针一样不停歇地奋斗才有更好的发展。长假期间,这个嘉年华每天营业时间从10时至22时,每日均有不同主题的活动和演出安排。
园内西侧的大草坪上,萌宠体验区成为人气焦点,羊驼、小香猪、小兔子、矮马等齐聚一堂,首次现身崇明的水豚“卡皮巴拉”最受欢迎,孩子们兴奋地投喂互动,现场欢声笑语不断。一旁的热气球下午茶区也成打卡热点,色彩斑斓的热气球悬停于草坪上,游客可以在吊篮里边品尝茶点,边欣赏美景。40多个特色摊位汇聚了文创手作、本地特产与风味餐饮,游乐互动区则打造了粉红沙滩、网红挖土机、小火车、空气城堡等10余项亲子项目,让家长们的带娃之旅轻松又尽兴。
这片充满活力的潮玩区域,前身是20世纪80年代亚洲最大的不锈钢厂(江口明珠厂)。彼时厂区机器轰鸣,年产值超1亿美元,书写了崇明工业的黄金时代。时光流转,随着崇明产业结构调整,传统重工业逐步退出,这个容纳5000名员工的巨无霸厂区沦为“沉睡资源”。
如何让工业遗产焕发新生?庙镇以“创造性保护、创新性活化”为理念,让老厂区以文创园区的形态重现高光。
M515文创产业园的走红,始于一杯咖啡。2023年,515咖啡艺术中心作为先行者入驻M515文创产业园时,园区业态尚未完全成型。这家乡村咖啡馆以藏红花拿铁、翠冠梨拿铁为核心产品,开业即成网红打卡地,最高日销咖啡达2000杯,成为园区首个“流量入口”。
很快,乡村咖啡馆的“磁吸效应”吸引社会资本集聚,依托南横引河的生态优势,皮划艇、桨板等水上运动项目陆续在园区落地,让“水岸联动”成为园区独特的文旅体验。游客体验完亲水运动后,步行即可抵达515咖啡艺术中心,在咖啡醇香中消解疲惫;若想延伸行程,周边的民宿可提供住宿,进博好物直采中心能满足购物需求。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个园区已集聚近20家实体企业,“沉睡厂房”真正“活”了起来。园区还吸引了一些本地青年返乡创业,仇冰倩就是其中之一。
仇冰倩是土生土长的庙镇人,她的父母曾是江口明珠厂职工,她从小见证了厂区的繁荣,也见证了崇明传统产业转型的阵痛。“随着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定位的明确,传统重工业逐渐退出。我上大学后路过这里,只能看到空荡荡的厂房爬满爬山虎,空无一人,有点伤感。”如今,仇冰倩在M515文创产业园内开了一家名为“稍安物造”的国风餐饮店,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日均营收超6万元。她记忆中热闹的厂区,以另一种方式得到了再现。
M515文创产业园的火爆,是庙镇软硬件同步升级的结果。硬件层面,镇里保留老厂房原有建筑结构与场地,新增的屋顶、玻璃幕墙及艺术涂鸦既守住历史质感,又形成“新旧对话”的独特美学。软件层面,庙镇在崇明率先出台镇级文创及旅游产业扶持办法,成立专业的企业服务中心,组建招商团队筛选优质业态,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同时精准匹配游客需求。
如今,园区盘活了40亩闲置土地打造“共享菜田”,由上海花红永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托管运营,游客可走进田间参与播种、采摘,感受“从地头到餐桌”的乡村乐趣;“MiaoLab”集合店则串联起园区与乡村资源,将崇明土布、藏红花、翠冠梨等物产纳入“崇食、崇礼、崇酒、崇游”四大板块,让乡村好物通过文旅渠道走向更大市场。
“在这里,工业遗存的‘硬肌理’与乡村文化的‘软内核’相互滋养,形成‘体验—消费—传播’的完整生态链。随着沪渝蓉高铁崇明站建设推进,依托‘生态+交通’双重赋能优势,我们将持续挖掘工业遗产价值,用工业遗存焕新的‘小切口’,激活乡村文旅的‘大生态’。”庙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原标题:《挤进全市“吃喝玩乐榜”TOP5!这个长假,崇明这个文创园区又火了》
栏目主编:黄勇娣
图片来源:崇明区提供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茅冠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