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文创园里,湔江小火车站台前排起长队;文翁祠里,游客穿梭往来,人头攒动……这个国庆假期,是彭州湔江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后迎来的首个大假,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让湔江堰火了。
记者今天从彭州市龙门山旅游区了解到,湔江小火车1日-6日客流达8800余人次,现场游客量超10000余人次;作为客流风向标之一的站点咖啡店日均销售额增幅达50%。
今年9月,湔江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为彭州文旅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就9月29日,彭州市举行了湔江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大会,又为这座拥有2166年历史的水利工程的火爆再添助力。
“人气太旺了,我们这几天全员在岗,大家都非常忙。”1961文创园里,由老火车站改造的空间满是复古气息,三湔咖啡的砖瓦壁炉与绿植间坐满了食客,点一杯创意特调搭配牡丹酥,成为文艺青年的必选打卡项。
湔江小火车的站台前则排起长队,复古彩绘的车厢里满是举着手机拍照的游客,国庆1日-8日的免费乘坐福利吸睛又“吸人”。
“这个国庆假期,我们专门想找一点不一样的地方玩,这里既有复古感很强的小火车,又有历史文化展馆,非常适合亲子出游。”来自成都的游客汪先生对记者说道。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还有不少游客是仰慕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之名而来的,“以前只晓得都江堰,不晓得这里还有个湔江堰,这次来也是涨了知识。”游客徐叔叔表示。
“湔江堰有成为第二个都江堰的潜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总工程师刘建刚表示,都江堰和湔江堰都是塑造天府之国的重要水利工程,同样历史悠久且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湔江堰沿线和周边有众多文旅资源,下一步可以围绕IP打造,进行深度研究。
而彭州文旅也在着手接住“这泼天的流量”,其中包括一系列活化利用创新项目,如以小火车线性公园巧妙串联湔江堰、文翁祠、丹景山等景点,打造“流动的文化体验线”;推出湔江堰一日游研学线路,让参与者在打卡集章过程中读懂中国的水利智慧、感受千年古堰的时代新生……
“为进一步丰富湔江小火车线性公园的场景内涵与体验深度,我们正重点推进园内系列特色项目建设,包括打造龙门山自然艺术中心、矿山花园、天彭门等线性景观节点,以自然与艺术的碰撞拓展公园的景观层次;深耕牡丹文化IP,依托牡丹花繁育种植基地,搭建研学实践、特色加工等衍生消费场景,让游客既能近距离观察牡丹培育过程,也能参与牡丹相关文创、食品的体验式消费。”彭州文旅推介官李静表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袁弘 图据 受访单位 编辑 曾雪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