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产业抓集群,着力锻造竞争优势。近年来,合作市坚持政策精准滴灌、企业创新引领、基地标准示范、农牧民户订单嵌入,点上扩规模、线上强品牌、面上提效益,串点成线、连片成链、聚集成势。
当周草原的清风拂过无垠绿野,裹挟着石板烤牦牛肉的焦香与“南木特”藏戏的悠扬唱腔,掠过勒秀洮河的粼粼波光,交织成合作市独具魅力的文旅风景线。这座被誉为“青藏之窗·雪域羚城”的高原小城,坚持以生态为底色、文化为灵魂,走出一条文旅深度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产业联动:打造全季旅游新格局
合作市以当周生态文化旅游区为核心,推动旅游模式从单一观光向“全季全时”体验转型。春日阿尼念卿山雪融草长,夏日草原滑草与骑马观赏趣味盎然,秋日栈道漫步可见层林尽染,冬日冰雪乐园点燃高原热情。与此同时,美仁等周边景点同步开发,热气球观光等项目为游客提供多元视角。
今年7月启动的甘南文旅综合体,整合歌舞剧院、文创展馆、特色集市等功能,推出常态化演出《圣境甘南・羚城之约》,搭建非遗展销平台,与多省旅行社合作,成为区域文旅联动枢纽。低空经济项目与5A景区创建持续推进,助力构建“空中观景+地面体验”立体旅游格局。
非遗活化: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合作市着力推动非遗项目“活”起来、“走”出去。今年来,羚城12支南木特藏戏表演队,编排演出了“南木特”藏戏38场次,使传统艺术真正走入公众视野。
《斗道》《甘南钦萨派唐卡》等项目成功申报5名代表性传承人,“古韵非遗新章”唐卡展等活动接连举办,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游客还可参与唐卡绘制、藏式灯谜、民俗舞蹈等互动体验,非遗网络直播更让高原文化突破地域限制,吸引年轻受众。
美食密码:藏餐成为旅游新亮点
合作市的藏餐不仅是地方饮食的代表,更是重要的旅游吸引力。牦牛肉经石板烤制外焦里嫩,蕨麻黑猪肉手抓香浓不腻,“刀什合”石烤羊肉锁住原汁,藏式火锅配糌粑蘸料风味独具,木桶酸奶酸甜润口,尽显高原食材的本真魅力。
藏餐已深度融入旅游场景:帐篷餐厅结合草原景观,甘南津街推动传统与现代融合,“浪山”活动中的藏餐更成为人际互动与文化体验的纽带,让“吃”成为旅途中难忘的记忆点。

经济增收: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文旅融合的有效路径为合作市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2025年1至8月累计接待游客417.8247万人次,同比增长27%,旅游综合收入28.3亿元,同比增长28%。
“景区带村”模式有效拉动就业,周边群众通过民宿经营、景区服务等方式实现本地增收。加拉尕玛村农家乐品牌渐成规模,体育健身设施的完善进一步拓展“旅游+”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夜幕降临,当周草原上篝火燃起,游客与当地民众手拉手跳起锅庄,勾勒出一幅生态、文化、旅游与民生协同发展的和谐图景。合作市以文旅为纽带,将绿色资产转化为百姓的“幸福不动产”,持续书写着高原小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篇章。
记者:徐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