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公园内古风碑刻与烂漫花景相映成趣。米国伟 摄
秋日的太原,总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一阵秋风扫过车水马龙的滨河东路,吹进城市一隅的碑林公园,拂过石碑上凝固的文字,携着飘香的翰墨,卷着绚烂的调色盘,不由放慢了脚步……等风来,不如追风去。趁假期闲暇、秋日正好,来碑林公园邂逅一场景致与文化交融的盛宴吧。
“这是一个‘小而美’的公园,精巧别致,文化味儿浓。”10月4日,68岁的陈淑华一副背包客的打扮,在园中走走停停,手中的单反相机举起放下,没有特定目标,只是借着一瞬的掠影记录美景。“秋天是这儿最美的季节,尤其是深秋,银杏黄了……”陈阿姨是碑林公园的常客,她打开手机相册,展示着自己镜头下的碑林公园四季。或驻足碑石前揣摩,或静观青松翠竹、小桥流水,对她来说,都是一种惬意的“打开方式”。
碑林公园分南北两园,北园傅山碑林,殿阁呼应,碑廊环绕,为古典的中轴对称庭院风格;南园三晋碑林,石山双亭,水榭玉桥,以自然式的园林造景手法为基调,别具江南景致。当秋意渐浓,这里便悄然换上了新装。园中的小叶黄杨、银杏、枫叶纷纷染上了红、橙、黄三色,如同打翻了的调色盘,洒落在园林的每一个角落。和煦的秋风拂过,树叶轻轻摇曳,阳光透过枝叶洒落下来,在古朴的碑亭和殿阁之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影绰绰间,仿佛听得见时光的呼吸声。
承颜堂内,几张长桌铺上宣纸,毛笔整齐排列,一场别开生面的书法讲座让古老的文字焕发新生,每一笔的起承转合,都是对心性的磨砺。在四角双亭驻足,常能遇见穿汉服的姑娘在拍照,广袖流仙裙扫过碑座,裙摆上绣的花鸟栩栩如生。一阵墨香从傅山碑林西二厅飘来,原来是拓片师傅正在工作,棕刷捶打宣纸的声音咚咚作响,把石碑上的纹路一点点唤醒。
最妙的是走着走着撞上了书画展。国庆假期正值碑林公园一年一度的文化活动周,40余幅刘继红师生大写意花鸟画作品吸引了不少游人驻足观赏。春酣图、双鹭图、雏趣图……寥寥几笔,状绘万象,借助笔墨抒发情感,聊写胸中意趣,正中“大写意”之“意”。“真是恢弘潇洒!不同的生活态度、心灵之境跃然纸上。”游人啧啧称赞。
碑在廊中隐,景在碑中现。在秋色的渲染下,古老的碑刻更显古雅之韵。十二条屏厅外,两座石碑耸立。左侧碑上,刻有傅山楷书唐代崔涂《赤壁怀古》诗,颜体味道颇浓;右侧碑上,刻有傅山草书《题书自笑八韵》诗,笔走龙蛇之间,将东汉张芝倡导的“一笔书”发挥得淋漓尽致。鼎臣殿四周所陈21通碑刻,集中展示了傅山真、草、篆、隶、行五体书法作品,其中尤以《晋公千古一快》草书精品最为传神。这些碑刻有的苍劲有力,有的秀美飘逸,或庄重、或洒脱、或古拙、或清秀,风格各异,却又彼此辉映。
碑林公园的魅力远不止于此。漫步于翰墨飘香的碑廊间,观赏园林秋色,品味碑林文化,用最朴素的方式,与秋意邂逅,与千年文明牵手同行。记者 辛 欣
来源:太原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