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寺镇,隶属于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地处富顺县东北部,东临内江市隆昌县付家镇,西靠骑龙镇,南依童寺镇,北界内江市隆昌县,行政区域总面积72.30平方千米。
清置城乡下东路戴寺保。民国元年(1912年),改戴寺团。1950年12月,改代寺乡。1995年10月,代寺、石农、福堂3乡合并为代寺镇。截至2020年6月,代寺镇辖11个村、2个社区,镇人民政府驻代家寺社区。
历史沿革
代寺镇原为戴寺镇,因长期简写为“代寺镇”,约定俗成,1982年改为“代寺镇”沿用至今。
清置在城乡上东路戴寺保,
民国元年(1912)改置戴寺团,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集义团并入,改戴寺镇,一直沿用。。
1950年5月废除旧建制属代寺乡;
1951年后属十六区(代寺区);
1958年10月,改代寺公社。
1961起分设代寺镇和代寺公社,隶属代寺区;
1983年改公社为乡。
1995年10月合并代寺、石农、福堂3乡,首次扩镇,仍属代寺区;
2001年4月撤区,合并李子铺乡,再次扩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11年末,代寺镇辖明星、茨篱、新建、五一、二七、草茂、巨浪、勤劳、燎原、甘蔗坝、白果、旭光、李子、勇谋、飞轮、白羊、天井18个村民委员会,代家寺1个居民委员会;下设277个村民小组,21个居民小组。
2015年末,辖白果、白羊、草茂、茨篱、二七、飞轮、甘蔗坝、巨浪、丰光、李子、燎原、明星、勤劳、天井、五一、新建、旭光、勇谋等农业行政村18个,有代家寺和双河口社区居民委员会2个。
2021年,辖11行政村、2个社区、181个村民小组、24个居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代寺镇辖11个村、2个社区,镇人民政府驻代家寺社区。
代寺镇区划详情
代家寺社区 、五一村 、白羊村 、草茂村 、旭光村
双河口社区 、丰光村 、明星村 、巨浪村 、勤劳村、茨篱村 、李子村 、二七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代寺镇地处富顺县东北部,东临内江市隆昌县付家镇,西靠骑龙镇,南依童寺镇,北界内江市隆昌县。距县城13千米。
行政区域总面积72.30平方千米。
代寺镇位于富顺县东部,幅员面积74.3平方公里。
地处县境东部,东邻隆昌县,西靠骑龙镇、龙万乡,南接中石、童寺镇,北抵隆昌县响石镇。镇政府驻地代寺场镇解放街,距县城13千米。2015年末,辖区面积7230公顷。
地形地貌
代寺镇地形以丘陵为主。境内最高点海拔346.3米。
镇域地势平缓,土壤以水稻土为主,宜耕种。
气候
代寺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较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多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年平均35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27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
水文
有水库9座、电排21座、水渠92.4千米,灌溉面积1512公顷。
交通运输
2011年,代寺镇成渝高速公路境内长3.4千米。境内省道长11千米;县道长8千米;乡道长14千米;村道总长80千米;社道总长165千米。客运车17辆,年客运总量148万人次。镇区公共汽车线路3条,运营总里程30千米,公交运营车辆30辆,年客运量200万人次。
2015年,开通代寺镇环城公交。该公交线路总长6公里,设8个站;公交车先期投入2辆,每隔约20分钟相向绕场镇环线开行。
交通便利,为县境东部交通枢纽,开通有场镇公交线路1条、农村客运专线1条。
历史文化
得名由来
明嘉靖年间,戴姓家族于此建“戴家寺”,因地处富顺与隆昌交通要道,渐成集市,并以庙寺为名。民国23年(1934年)建镇,新中国成立后,因长期简称,约定成俗,由“戴寺”改称“代寺”并沿用至今。
文物古迹
川主庙
川主庙建于清代,旧址位于代寺场镇十字街口旁,占地面积1300余平方米。原建有正殿和左右两殿,中间为天井,筑有戏台,曾为县境规模最大的川主庙宇。庙内塑有川主菩萨,高约3米,两边为其他神明塑像,雕塑精细、传神。新中国成立后,庙宇荒废,现仅存戏楼及左右厢房。
宝旺寺
宝旺寺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旧址位于距场镇东北2千米的凤凰山上。寺庙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建有观音殿、东王殿、魁星殿、戏台等,其殿堂宏伟、塑像别致、生动,香火兴旺,在川南享有盛誉。新中国成立后,曾做为小学校舍,后被拆除,现原址建有1小庙,供周围群众礼佛朝拜。
代寺老街
代寺镇老街大抵呈不规则的十字形,东西向为富顺街-泸州街,南北向是隆昌街-横街子,四条街在十字口交汇。
粮站
位于隆昌街场口,右前是位于一座小丘之上的龙眼林,道左有一座气宇轩昂的大门,水泥为坊,黑铁作门,门坊上方嵌着“富顺县代寺粮站”七个大字。右边是一座小山,山上建办公室,石梯逐级可通;坡上植有几株高大的泡桐树。
景点
龙眼林、二七广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