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美,始于生态宜居;民生之幸,融于推窗见绿。近年来,襄阳市将绿色发展理念深植城市肌理,在“十四五”期间持续深耕生态建设,加强城市公园建设,让古城、汉江与公园群共绘出一幅“城在园中”的生态画卷。
9月的月亮湾公园秋意渐浓,许多前来游玩休闲的市民,在这里乐享周末的美好时光。在公园阳光大草坪的西南角,原本利用率不高的角落经过改造后焕然一新,变成一处雨水花园。
园方大量采用美女樱、细叶芒、再力花等襄阳本土植物,大大提高了成活率。随着秋天的到来,秋色浸染月亮湾,湿地美景更胜夏日。
月亮湾公园管理处办公室主任郑伟介绍:“入秋后,公园景色更显层次分明、层林尽染。公园呈现银杏鎏金、红枫似火、荻花飞雪的热烈景象,更有百种生灵在湿地间跃动。”
始建于1952年的襄阳市人民公园,承载着一个城市的记忆,见证了时光变迁。今年8月,襄阳市人民公园经过一系列的升级改造,用“棕榈树林”和水生植物雾化系统,再次带给市民一份惊喜“大礼包”。
市民和游客拍手称赞:“环境特别好,今年的荷花品种也多,特别适合拍照打卡。有雾像仙境一样的,又凉快又舒适。”
人民公园的蜕变,只是襄阳城市绿化升级的一个缩影。为打造15分钟生态休闲圈,营造“推窗见景、出门入园”的宜居环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生态福祉。今年5月,襄阳市区城市公园项目再添“新丁”——高新区桃园公园落成开放,周边5个社区的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自然与人文的双重馈赠。
游客赵宗军说:“桃园公园是所有公园中健身项目最多的,并且是利用最新的前沿科技。你看我刚才在这儿跟着它做了一套太极,健身效果非常好,集趣味性、健身性、科技性于一体。”
8393万平方米绿地、人均14.15平方米公园面积、市民们可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这些数字的背后,是触手可及的民生福祉。
绿意盎然、星罗棋布的公园、游园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点缀在襄阳的大街小巷,构成了“绿线串珍珠”的生态景观,让市民们切身感受到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品质。
作为老百姓家门口的“绿色客厅”,口袋公园越来越受到市民的欢迎与喜爱。“十四五”期间,襄阳累计新增口袋公园119处,增加口袋公园面积约78公倾。其中,樊城区董家台口袋公园、襄城区护城河南口袋公园、襄城区福地广场口袋公园等14个口袋公园获得“湖北省最美口袋公园称号”。
在废弃垃圾填埋场改造而来的董家台社区口袋公园里,可以看到,这里的街角空地被巧妙地利用,加上绿意点缀和艺术装置,现在已成为居民集散游乐的好去处。
2025年,我市计划新建12处口袋公园,现已建成9处。在襄城区古治街口,荆州街口袋公园的建设已接近尾声。据了解,这个游园占地约2000平米,设有小广场、古治亭、风雨廊、石山等,整体格调古朴典雅。建成后,这里将连通管家巷和古治街,与古城景观相协调,也满足周边居民、学生家长集散活动的需求。
随着老游园的提升、新游园的加入,襄阳"公园+"模式也持续升级。这些公园游园宛如一颗颗璀璨的绿宝石,实践着襄阳“见缝插绿”的城市规划,不仅美化了城市的景观,更让每一位市民都能享受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惬意生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