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滩,地处赤水河中游、大娄山北麓,邻界川黔两省,也是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带。周围山体峰丘受流水侵蚀切割,构造出了“崖高陡峻、河床狭窄、水流湍急”的峡谷景貌。民间相传二郎神(古代神话人物)挑山追赶太阳至此,因扁担折断,掉入河里,形成上下两大险滩,清代于赤水河西岸建造二郎庙,遂以庙祠取定滩名①。而后二郎滩聚市兴场,称谓延续至今。从清代到民国,二郎滩就是川盐入黔的重要水陆码头,舟楫繁忙,商贾众多,并承载着转口集散功能。民国时期,古蔺儒商雷绍清在二郎滩捐资创办了县内第二所中学——私立兴本中学,为当地留下了深厚的教育文化积淀②。根据川盐水道运输路径,赤水河贵州段的转口集散点在著名酒乡——仁怀县茅台镇,故称“仁岸”,另有陆路通往习水、赤水、仁怀(城)等周边县城。二郎滩曾设盐库四座,并开办有成义、集义烧酒作坊(今郎酒厂的前身),场镇居民多以酿造酒业、背运盐巴为生存方式。原来当地传唱调子歌谣:“好个二郎滩,四面都是山,天天背盐巴,顿顿菜汤淡”,真实深刻反映了二郎滩在旧时代的贫困生活现状③。五十年代新政权建立后,情况才获得改观。
赤水河“仁岸”经销区域示意图,作为重要水陆集散码头的二郎滩,赫然在列。摄于习水县土城镇“贵州航运博物馆”。
本次行程将从赤水河东岸贵州省习水县习酒镇西渡干流进入四川省古蔺县二郎镇。众所周知,二郎滩川黔两省境内分别建有郎酒厂(四川古蔺)与习酒厂(贵州习水),且隔河对应遥望,造就了政区地理与地方产业间的特色化布局。图为贵州习酒厂吕师岩生产区厂房,坐落在倾缓的斜坡台地上。背靠吕师岩崖线,因岩石下方曾居住有一户年迈的吕姓人家而得名④。
赤水河流域的酿酒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宋代,酒文化专家张能臣所撰写的《名酒记》即有滋州(今仁怀市)“凤曲法酒”之记载。清代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法国神父在二郎坝(今习水县二郎镇,位于赤水河一级支流‘桐梓河’北岸)建天主教堂时,便鼓励教徒沿袭传统工艺酿造“法郎酒”。民国时期,土法酿酒,遍及全县,除私营槽房自产自销应市外,几乎家家酿造,处处芳香,遇逢宴请、佳节,都会畅饮⑤。赤水河东岸与四川古蔺县二郎滩相望的黄金坪自清末以来已存在多家小酒坊,刘秀斋为经营大户。但生产方式、工艺方法、设施设备等方面均很落后,进而导致出酒率非常低⑥。1952年仁怀县工业局为发展酿酒业,利用黄金坪部分酿酒作坊,重新招募工人,创办“贵州省仁怀县郎庙酒厂”,此为习酒厂早期前身。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1959年因自然灾害导致粮食资源紧张,缺乏酿酒原料,酒厂一度停产。1962年仁怀县回龙区供销社派曾前德、蔡世昌、肖明清三人(起家三人组)利用废弃的厂房恢复生产,厂名为“仁怀县回龙区供销社郎庙酒厂”,也称“黄金坪酒厂”。生产小曲白酒,曾前德为负责人。1965年,贵州省对仁、习、赤三县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仁怀县回龙区供销社郎庙酒厂”划归习水县,更名“习水县回龙区供销社郎庙酒厂”。1977年10月,习水县红卫粬酒厂由贵州省商业厅糖酒公司接管,命名为“贵州省习水酒厂”,启动一期技改建设,主要修建厂房、包装车间、职工食堂和办公设施⑦。1994年习酒厂成立股份制有限公司。1997年习酒集团被茅台集团兼并收购,依托茅台品牌继续壮大发展。2022年习酒集团又从茅台集团股权脱离,改属贵州省国资委,并组建贵州习酒投资控股集团。图为从贵州境内习酒厂车间远眺赤水河西岸的四川古蔺二郎镇,地形空间“背靠大山,斜处坡台”。
贵州省习水县习酒镇人民政府办公大楼,位于赤水河东岸的平台顶端,地势宽缓,老地名叫做水井湾,原属寨头村,2003年并入黄金坪村。镇政府周围是习酒镇的经济开发区,并建有安置还建房。习酒镇建置较晚,前身是仁怀县回龙区郎庙公社黄金坪居民点(大队/行政村),1992年撤销回龙区,将原回龙区所辖郎庙、瓮坪两个乡,原隆兴区所辖临江、岩寨两个乡新设习酒镇,以当地出产习酒驰名中外定称专名⑧。也算通过地名影响力做强品牌宣传。
走G212国道从习水县城到习酒镇28公里(走高速公路25公里),因海拔落差,国道往赤水河方向一路南行下坡。习酒镇政府(水井湾)算是自县城下坡后的一级台地,然后再盘绕习古公路下坡进抵赤水河边(直线距离1.6公里,公路盘绕距离5公里)。图为G212国道与习古公路的岔路口,车辆左转下坡,跨赤水河前往四川省古蔺县。
盘绕途中,眺望赤水河下游方向,河道穿切成峡,岩如斧削,倾斜裸露。图右(赤水河东岸)远处房屋那里是习酒镇黄金坪聚落(原仁怀县/习水县郎庙公社黄金坪大队)。习酒镇目前在赤水河岸边设立了黄金坪村和二郎庙社区两个基层建制(相距仅2公里),分别管理农家住户与场镇居民。黄金坪旧称“黄荆坪”,地名涉及“唇形科牡荆属植物”——黄荆条,原来这块平坝上多有分布,而后将“荆”简化为了“金”(寓意财富),称谓延续⑨。
赤水河二郎滩大桥贵州习水县一侧的小街道,前方200米就是川黔桥头,这里靠近二郎庙社区。路边商铺主要经营餐馆、超市、旅店,方便乘车旅客。城乡中巴客运往返习水县城,另有多辆直达习水、古蔺县城的订制商务巴士(由此到古蔺县城48公里,习水县城30公里)。
二郎滩所处川南.黔北山地峡谷,岭脉核部为喀斯特石灰岩,并与紫红色砂岩互有交融。河畔空间落差极大,那么自然灾害方面的安全隐患就会很多,主要灾害现象有滑坡、崩塌等。二郎滩大桥贵州一侧立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牌,根据照片示意,直接影响区域均集中在江畔临崖位置。
站在二郎滩大桥贵州习水一侧眺望四川古蔺境内,山崖下方是古蔺县二郎滩现存的原貌老街(又称‘红军街’),规模已不大了。老街上有家“德谦裕盐号”,作为仁岸盐商经营点之一,负责川盐入黔的转运和集散(位置临河更便于运输),三十年代初由贵州军阀侯之担把持。1935年2月,中央红军发起“四渡赤水”战略行动期间,两次转战途经二郎滩,将德谦裕的军阀存盐(钱)没收,并“开仓分盐,救济穷人”。1994年德谦裕盐号被公布为了泸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升级为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一桥通连川黔”,四川那边人口聚落与山岩崖壁垂直对应,赤水河西岸所面临的地质灾害隐患其实更严重。
贵州与四川两省的官方界桩分别立在各自辖域桥头,编号排序4(贵州为4B,四川为4A),1999年矗设。以前的老界桩因故被损毁,遗弃在了路边。右侧这块界桩为新立。
赤水河下游方向,远处那座斜拉式桥梁为江(津)习(水)古(蔺)高速公路“赤水河红军大桥”。东岸(图右)为贵州习水县境内的取水塔,西岸(图左)即二郎滩老码头所在地,目前依托码头旧址打造了红色文化主题游览建筑群。
赤水河红军大桥总长2009米,主跨1200米,桥高315米,主塔高243.5米,是单跨钢桁梁悬索桥,索塔采用门式框架混凝土结构,243.5米高的索塔与赤水河的垂直高度达到503.5米,造就了山区悬索桥中的世界第一高塔和世界第二大主跨⑩。
赤水河上游方向,正值夏日汛期,河水奔涌激荡。远处厂房是以前的大地村(已撤并),现在是习酒集团总部办公区与核心生产车间。
设在二郎滩大桥四川境内的编号界桩,双方基层管理建制都以“二郎”为名,贵州是二郎庙社区(习水县习酒镇),四川为二郎滩社区(古蔺县二郎镇)。赤水河东岸贵州境内,聚落街道从河畔桥头逐次延伸到了山坡上。那几栋浅黄色高楼是建在二郎庙社区附近的普通单体住宅——望江苑。
图中正前方山顶是江(津)习(水)古(蔺)高速公路告金湾特大桥及周家岩隧道。由此更体现出了高速公路与习酒镇、二郎镇、赤水河之间的位置关系。主要是地形原因导致了落差通达。
二郎滩老码头旧址。四川古蔺在这里新修了穿斗房屋建筑群,依托红军四渡赤水转战二郎滩的历史背景,打造红色文化主题旅游项目。在红军四渡赤水的战略行动中,曾“两渡”途经二郎滩(分别为二渡与四渡),其中二渡过程中,发生了著名的“二郎滩背水战”,在中共党史与军史记录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35年2月18日傍晚,红三军团率先头部队进抵泸州古蔺二郎滩。二郎滩水急滩险,两岸峭壁陡立。当时,黔军犹国才部率两个团占领二郎滩赤水河东岸的麻坪大山,并派一部兵力下山向赤水河边机动,企图凭借险要地形,抢先占领渡口以围攻红军。
为争取主动,红十二团和红十三团相互配合,利用三条只能容纳30人左右的小木船分次摆渡过河。红十二团先头营迅速渡过赤水河,率先控制了东岸滩头阵地,紧随其后又有一个营在奋力渡河。黔军得知红军已经渡河,立即在山腰布防。这是一个背水阵,渡过河的红军先头部队迅速展开攻击队形,以决死的气势向山上的黔军阵地扑去。我军出其不意,打得敌人丢盔弃甲、狼狈逃窜,蜿蜒的山路上到处都是黔军丢弃的枪支、弹药、背包和溃败时脱下的军装。晚上,红军将黔军全部赶回麻坪大山,与黔军依山对峙,工兵连争取时间连夜在二郎滩渡口架设浮桥,保障红三军团后续部队迅速渡河。
2月19日清晨,红军打响了二郎滩背水战。红十二团主力在红十三团部分兵力的配合下,兵分四路向黔军发起猛攻:一路正面强夺李家岗;一路侧面佯攻包谷顶;一路经竹林、上家湾直攻麻坪大山黔军主阵地把狮坳;一路由大牛窝迂回直插把狮坳侧后,进行前后夹击。这一战只用了三个多小时就击溃了黔军两个团,攻破了敌人三条防线⑪。
“滩”,根据字面释义,为“河海边淤积成的平地或水中的沙洲”与“江河中水浅多石而水流很急的地方”两类,相关词语有“滩头、滩涂、河滩、海滩、盐滩、险滩”等等⑫。赤水河流域山高峡深,激流奔涌,二郎滩的空间形态更符合第二类释义,即“水浅、石多、水流很急”。既然是险滩,又地当“川盐入黔”的运输主通道,那么就会出现“卸载、转滩、拉纤(船)”等一系列技术操作,官方在二郎滩设有缉私机构,以维护过境川盐与属内食盐的正常行销售秩序,防止‘计岸相侵’,使得税收混乱(不同行销口岸都有严格的销区范围和交易规矩)。由此更造就了二郎滩的转口运输地位,盐商们均会在这里兴建中转仓库、设立分号(如同‘德谦裕盐号’那样),并促进人流聚汇和商贸繁荣,立足“仁岸”要津。
从二郎滩渡口看赤水河上游方向与江(津)习(水)古(蔺)高速公路红军大桥,以及赤水河东岸(图右)的习酒镇黄金坪聚落。
从清代乾隆十年(公元1754年)清廷命时任贵州总督张广泗治理赤水河开始,历经200多年,数次开展疏导(尤其是‘蜈蚣滩、大小丙滩、黄泥滩、落妹脑、香炉滩、脱弓滩’等等),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不受滩涂险阻“分段通航”(合江-茅台间),且木船可顺利抵达二郎滩。八十年代又再度疏导整治,合江-茅台段亦可“全线通航”,并取消了绞滩站,不再借助外力脱绞,以增强船舶载重量与航程效率⑬。
贵州习水境内的二郎滩东岸码头,取水塔上尽显红色文化元素。
二郎滩还有一块清代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矗立的“晓谕碑”,此碑又叫“盐茶道申严碑”,为四川省盐茶道道台林儁,在解决富顺、荣昌商人控告二郎滩巡查书役万禄宪等,诬陷仁岸盐商透漏税课,查扣盐斤案后发布的告示⑭。碑文同时也提供了赤水河盐运方面的重要人文、地理信息。例如碑文反映:清代乾隆四十八年间,“叙永正收行永宁边盐”转运贵州,盐商“于黔界毗连二郎□分店起贮”,并在土城纳税。说明其运销路线是从永宁走双桥子、天池、三门桥、天星桥后在大同场下船,经由赤水河过土城于二郎滩起贮(岸)⑮。此行没有亲眼看到这块碑,泸州市文化研究中心与其他学术研究部门对此都有实地探寻记录。
二郎滩渡口(赤水河东岸)全景图,右侧是跨界川黔两省的二郎滩大桥。
1981年《四川省地图集.古蔺县分幅》对二郎滩一带的信息标注,四川古蔺境内当年为大村区二郎公社,驻地在石笋场(今石笋村,后迁二郎滩台地);习水境内的黄金坪时属回龙区郎庙公社所辖大队,那会还没有习酒镇的建制。就连公路也尚未修通到二郎滩(仅有一条五十年代的简易机耕土路),直到八十年代末才渡过赤水河,形成川黔省际通道⑯。
从二郎滩东侧高地上远眺赤水河下游方向以及二郎滩渡口、老大桥、赤水河红军大桥、黄金坪聚落。地形大环境受河流+山体的深切割非常明显,气候多干热,积温条件高,雨量则偏少⑰。
古蔺县二郎镇街区,坐落在山峰崖壁——二陡岩脚下,是一块宽缓的高阶台坝,与赤水河岸(含老街)存在一定落差。二陡岩因两道岩体褶皱重叠,险峻陡峭而得名⑱。这里是依托郎酒厂总部而形成的聚落,发挥着省际边贸门户与旅游集散功能。但二郎庙却不见踪影了。民国时期曾先后设立古蔺县二郎乡、镇建制。1950年民主建政,1956年鱼塘、水泉两乡并入二郎乡。1958年并入复陶公社(今二郎镇复陶村),1961年析建二郎公社,1984年恢复乡治,1987年二郎、新华、复陶三个乡合并升设二郎镇,2020年土城镇撤销并入二郎镇⑲。
图为场镇郎酒大街,2024年已完成对房屋外立面及道路街面的改造。正前方50米为郎酒厂总部大门,右侧是二郎滩社区办公室(老镇政府),镇政府新办公楼位于东场口。
二郎镇以“郎酒”闻名著称。赤水河畔均具备得天独厚的酿酒条件。早在西汉,当地已出产一种叫做“枸酱”古酒。清末四川荣昌商人邓惠川来此开办“絮志酒坊”,民国九年(1920年)将其改称“惠川槽房”,并采用“凤曲法酒”试酿“回沙郎酒”。民国十八年(1929年)又改名“仁寿酒房”。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商人雷绍清集股开办“集义酒厂”,至1950年停产。1957年重建“国营古蔺郎酒厂”,恢复生产⑳。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郎酒厂已由零散小作坊成为了颇具规模与影响力的现代化园林工厂和集团化股份制企业。还分别在成都与二郎镇设立了双总部。
郎酒厂老大门,直面二陡岩崖壁,门口是场镇郎酒大街
位于习酒镇政府东侧2公里(贵州境内)的阳雀岩观景平台,此处可将川黔两省的郎酒厂与习酒厂全部尽收眼底,岭谷群峰环峙,远眺视野极佳,适合拍照摄影。
一条赤水河,蜿贯川黔边。图右(赤水河西岸)坡台上的聚落为古蔺县二郎镇街区全貌。而习酒厂总部办公大楼则位于图左(赤水河东岸)坡顶的最高处。
清代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版《续修叙永永宁厅县合志.卷二.舆地.关隘》(邓元鏸 编撰)对“二郎滩(口)”的文字简述。二郎滩时属叙永直隶厅永宁县,次年(公元1909年/宣统元年)改永宁县为古蔺县,二郎滩仍隶属之。
清代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版《直隶叙永厅志.卷六.山川》(周伟业 编撰)对“二郎滩”的文字简述。因叙永直隶厅领辖永宁县,故而也记录了永宁县境的二郎滩。
清代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版《叙永永宁厅县合志.卷首.舆地.疆域》对二郎滩交界贵州省仁怀县的文字简述。
清代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版《叙永永宁厅县合志.卷四.舆地.市镇》对二郎滩作为聚落场集的文字简述。时属永宁县二甲,赶场期当年是每月逢农历三、九两日,现在是每月逢农历二、五、八日。
文尾备注——
①~③ 1983年《四川省古蔺县地名录.大村区.二郎公社》108页
②~⑰《古蔺县志1986-2002.境域.乡镇概况.二郎镇》38-39页
④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贵州省习水县吕师岩 词条
⑤~⑥ 1995年《习水县志.工业.酿酒发展概况》318-319页
⑦ 贵州习酒集团企业官网.走进习酒.发展历程(1952-1977年)
⑧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贵州省习水县习酒镇 词条
⑨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贵州省习水县黄金坪村 词条
⑩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官网:江习古高速公路赤水河红军大桥 2023年4月18日
⑪ 公众号“酒城先锋”:四渡赤水.二郎滩背水战 宋倩茹讲解 2025年4月15日
⑫ 新华字典.基本字义.汉字——“滩”
⑬ 1995年《习水县志.交通.水路.赤水河航道》374-375页
⑭ 泸州市文化研究中心:“从二郎滩‘晓谕碑’看早期的仁岸盐运” 苏林富 2022年10月11日
⑮ 贵州省人大官网.贵州文化:“二郎滩‘晓谕碑’中的赤水河盐运信息” 2020年4月27日
⑯《古蔺县志1986-2002.交通.古习路改造》230-231页
⑱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四川古蔺县二陡岩 词条
⑲ 1983年《四川省古蔺县地名录.大村区.二郎公社》108页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四川省古蔺县二郎镇 词条
⑳《古蔺县志1986-2002.酿酒工业.郎酒厂企业简介》177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