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苑)“老板,二两卤菜粉,多加锅烧肉!”10月4日上午8点多,位于桂林市中心的多家米粉店前已排起长队,来自武汉的游客张敏举着手机饶有兴趣地拍摄店员制作米粉的场景。“到桂林,一定要打卡桂林米粉。”她笑着说。
这个国庆中秋长假,因央视两部作品的“加持”,米粉成了更多游客到桂林的“必打卡榜单”。桂林街头数千家大大小小的米粉店都门庭若市。游客在米粉店里感受桂林的“烟火气”,探寻一碗米粉里的千年文脉。
桂林米粉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继“桂林山水”外桂林又一张亮丽的名片。今年9月以来,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纪录片《文脉春秋》与电视剧《阵地》都不约而同聚焦桂林米粉。《文脉春秋》以灵渠为脉络,揭秘兴安稻米经两千年水利滋养成为米粉原料的历史渊源;《阵地》则通过李克农父子品粉的剧情,还原抗战时期桂林米粉承载的市井温情,剧中关于桂林米粉的对话引发全网热议。
桂林米粉的热度顺着屏幕蔓延至桂林街头。长假第一天,在兴安灵渠景区,以“古韵灵渠 粉源兴安”为主题的广西兴安第十四届桂林米粉节拉开大幕。活动现场人气爆棚,八方宾客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以米粉为媒、融合文化与美食的特色盛会。活动中,桂林米粉长桌宴与国风表演、桂剧同步上演,让游客与市民在千年灵渠畔沉浸式感受“国风古韵与现代烟火交织”的独特魅力。游客曾玲说:“很喜欢吃桂林米粉,米粉煮得软硬适中,再搭上锅烧、卤水香气十足,咸淡刚好。一边吃米粉,一边还能感受千年文化,太值了!”
桂林老城区多家老字号米粉店更是门庭若市。10月3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中心广场附近一家米粉店,只见门口已经排起“九曲长龙”,队伍一直排到街转角,店员不得不临时加设3张折叠桌。“排了20分钟,吃了以后觉得很值!”来自长沙的大学生王浩端着粉碗找空位时,脸上的兴奋劲难以掩饰。他先用筷子夹起一撮粉吹凉,裹满卤汁的米粉入口瞬间,他的眼睛亮了起来,说:“卤味里有股特别的香,不像普通酱油味,嚼着还有米香,很特别的味道!”邻桌的上海游客则偏爱酸豆角和酸笋的搭配,一位女士一边往碗里加配料,一边笑着说:“刚才桂林人告诉我,桂林米粉的正宗吃法是干拌,多加些酸豆角和酸笋更好吃,吃完以后再加些汤,混着配菜喝下去,完美!”
10月4日傍晚时分,解放西路的一家社区米粉店依旧人气爆棚,不少游客吃完粉还打包几份生米粉带走。来自北京的周女士拎着包装袋说:“给家人带点,让他们也尝尝这‘上过央视的味道’。刚才吃粉时,看着窗外的桂林街景,感觉就像走进了《文脉春秋》里的画面,特别治愈。”一碗米粉,连接古今,它传承的是桂林山水里孕育的千年文脉,也延续着城市的烟火气。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加速打造“桂林经典”米粉品牌,先后制定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地方标准,全力推动桂林米粉产业发展。同时,深挖桂林米粉文化基因,开发沉浸式体验场景,构建“文化+消费+传播”链条,让桂林米粉更好延续“千年味道”。
来源: 桂林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