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期间,我市各文博场馆成为市民游客“打卡”的热门地点。丰富多彩的“微研学”“夜间研学”活动,让来自不同地域的孩子们齐聚一堂,在博物馆里寻宝打卡、听文物故事……在一件件经典展品中,与传统文化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亲密对话。
“我们现在只做的是一匹大连马…………”上午,在扬州博物馆一楼文博体验中心,孩子们正在用五彩琉璃片拼贴一匹小马,在指尖流淌的斑斓中感受穿越时空的文化魅力。而在体验之前,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了正在热展的《猛犸象的“朋友圈”——大连第四纪古生物化石特展》,在第四纪更新世时期,东北亚的大连地区孕育了丰富的古生物群落。其中,大连马扮演了重要角色。这场“微研学”活动,让有趣的创意与大连马撞个满怀。
学生王文韬:“我们参观了大连马,现在在动手做大连马,增长了很多知识,也很好玩,非常有意思。”
学生魏芊菡:“看到了猛犸象和其他一些的远古动物,还知道了没有羊科,羊就是属于牛科的,并没有羊科,我觉得增长了很多知识。”
学生家长高女士:“先是参观,然后听工作人员的讲解,了解了大连马,动手做大连马加深的知识。我觉得这种活动挺好的,我也是第一次来参带孩子来参加,以后会多多来参加,多关注这些活动,让他了解更多知识,提升动手能力。
学生家长窦女士:“参加这个活动可以让小孩子增加学习知识的兴趣,还可以动手操作,一边学一边玩,也增强了亲子之间的感情,以后有机会还会继续来参加。”
长假期间,扬州博物馆除了常规展览之外,推出微研学——走近大连马、乐高积木主题搭建“白釉龙柄联腹传瓶”、博物馆奇妙夜“重回80年代·博物馆里的时光机”、小鲁班工坊“玉兔风铃”,以及马可·波罗课堂等一系列精彩的活动,让游客通过参与互动获得更多的参观体验。
正在体验“非遗”雕版印刷的参观学生孔维熙告诉记者:“先拿刷子把上面的颜料涂印上去,然后拿纸用拓版将它印刷上去,再拿下来,就可以有图了,挺好看的,挺有趣的。通过自己动手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感觉挺开心。”
为了满足广大观众节假日参观需求,中秋、国庆长假期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扬州博物馆等文博场馆纷纷调整开放时间。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延时开放期间,开启了“夜游运博·千年流光”系列活动,让观众在沉浸式展览、非遗展演、夜间研学中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外地游客:“延时开放后,游客的参观时间就可以延长了,晚上参观参观的话会处于一个更加放松的时刻,心情更加舒畅,时间不会那么紧张,我觉得延时开放挺好的。”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丨刘颖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