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全国各地多个知名景点进入“人从众”模式。不少景区因难以承受大客流采取了限流措施。
10月3日,有网友吐槽称,山西雁门关景区游客严重滞留,排队数小时,引发大批游客不满情绪。
现场有游客高喊“退票”。据了解,该景区是不允许乘客自驾上山的,游客需将车停在停车场,乘坐景区统一的摆渡车上山。
10月4日18时,华山景区发布通告称暂时关闭华山门徒步登山线路。
10月2日晚,有网友发文称,近千名旅客在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滞留了数小时。这位网友表示,他们开车进入贞丰服务区,买票乘坐景区的摆渡车进入景区,但当晚出现了滞留在峡谷当中的情况。
贞丰县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到花江大桥旅游区的游客太多,超出了景区运行承载量,摆渡车一直持续不停运,还是忙不过来。当地协调了包括现行的公务车辆帮忙运送游客,2日晚11时左右游客被安全送到服务区等相关位置。
10月3日,浙江天目山景区,山西云冈石窟、晋祠、恒山、悬空寺、应县木塔等多个景区都发布了限流预警公告。(10月5日极目新闻报道)
很多网友都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对这些景区的管理单位,以及所在地文旅部门的吐槽。
但公允而言,此番在十一长假陷入客流爆棚,不得不限流,甚至对于已经进入的游客也无法提供良好的服务的景区,有很多是这几年的新晋5A景区,景区管理单位和所在城市、地方确实缺乏经验。
比如,长假开始前,就要统筹当地的接待能力最大值,尽早评估本地、景区客流预警情况,在出现客流高峰之初就要积极通过社交媒体、政府官网和旅游平台发布警示信息,尽可能疏导即兴出游、到访本地的游客分流。
但现实情况是,这些景区和所在城市,最担心的是长假没游客,对于敞开接待游客,客流高峰来临,以至于大大超过景区以及所在城市接待能力下的情况,压根就没有做预案,因此陷入严重被动。
又怕长假没游客,游客来了又接待不了,现在很多景区及其所在城市所陷入的困境,并不能简单解释为“幸福的烦恼”。因为说到底现在很多游客的旅游体验,主要是看视频、图片出片质量,在严重拥堵以及服务严重无法满足的情况下,体验感知就比较糟糕了。而这些景区及其所在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尚在构建过程中,如果旅游平台、社交媒体到处充斥着负面体验感知的口碑,对于日后稳定吸收客流就有很大的影响。
当然,需要批评的是一些老牌景区及其所在地。这些景区、旅游城市年复一年在十一、五一等大小长假都会迎来超过接待能力的客流,但每次都是被动等待情况发生,既没有提早做好疏导准备,比如疏导客流的车辆、值班人手以及物资,也没有通过相关信息平台发布指引性信息。这些景区和所在城市每次等到客流拥堵,就以一种消极的限流公告,任由已经抵达当地、进入景区的游客滞留,而且疏导滞留的效率并不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