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中华庆双节】
本报西安10月5日电(记者李洁、张哲浩)“太美了,每一张照片都像明信片。你们一定要来看看。”身着唐装的哈萨克斯坦姑娘阿依努尔站在恢宏的大雁塔前不停拍照,兴奋地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着喜悦。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陕西西安成为外国游客争相打卡的目的地。
在大雁塔东西两侧步行街里的诗词灯牌下,来自肯尼亚的穆萨正踮着脚,指着“举头望明月”的灯牌,问身旁同游的中国大学生张玥:“‘明月’就是今晚的月亮吗?和我们家乡的月亮一样圆吗?”张玥笑着点头,从包里掏出一块月饼分给大家:“当然一样,今天我们是‘与君共赏一轮月’了。”
忽然,吉他声响起,有人弹唱《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旋律伴着桂花香飘向夜空。阿依努尔轻轻跟着节奏摇晃,开心地和同伴说:“这次来西安,我不仅看到了课本里的大雁塔,更感受到丝路起点的开放与活力。从机场的多语言指引,到景区的外文讲解牌,处处都让人感受到宾至如归的热情。”
在大唐芙蓉园,盏盏宫灯亮起,暖黄的光映着朱红廊柱。泛舟芙蓉湖上,紫云楼前的透明水幕上忽然出现风沙漫卷的影像,一队驼队踏着光影缓缓走来,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清脆悦耳。游船上的阿依努尔猛地一怔,喃喃道:“这驼铃声,竟和我家乡草原上的声音如此相似。”身旁的船工师傅王海生笑着解释:“姑娘,这就是千年前的丝路驼队。当年玄奘正是从长安出发,沿这条路西行取经,各国商人也沿着这条路来长安。”
“千年前,汉唐驼铃响彻丝路,迎各国商客云集长安;如今,中欧班列飞驰欧亚,载着货物联通彼此。丝绸之路上的合作与包容,从来都没有变过。”阿依努尔一字一句地说:“我想,这大概就是中国人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