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铁站出来直接坐免费公交就可以到景区,而且能够在环州故城看到甘肃省歌舞剧院演绎的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这趟环县之旅太值了!”10月3日,来自银川游客赵彩叶女士带着家人游玩后,对环县的旅游服务赞不绝口。
在国庆黄金周第三天,环县仍以丰富的文化演艺、科技展演、特色的民俗体验、农特产品推介活动和便捷的交通服务,持续迎来旅游热潮,全县接待游客超8万人次,带动旅游花费超5088万元;其中,环州故城接待人数超4.5万人次,实现人气与收入双丰收。
作为旅游核心的环州故城,节日期间俨然成为欢乐的海洋。从早上一大早起游客便已接踵而至,在环州故城皮影馆,游客们在这里欣赏原汁原味的皮影表演,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亲手体验皮影雕刻与操作的乐趣。这门承载着黄土高原记忆的艺术,正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光彩,成为环县最动人的文化名片。
“我们专程为环县道情皮影而来。”庆阳一中学生杨若凡介绍,她和同学这次前来,一方面是为了完成学校关于非遗文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另一方面他们对环县道情皮影也很感兴趣。他们一早从西峰区乘高铁抵达环县,实地走访并采访了皮影传承人张志文老师。“张老师的讲解和表演让我们对这项古老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一天的研学收获满满,我们晚上就准备坐最后一趟高铁回家啦。”
午后的龙泉叠水旁,乘舟游湖的游客则在碧波荡漾中感受“塞北江南”的温婉。“我们很开心欣赏到了情景舞蹈表演,在农特产品展位前购买了特产,又在小吃馆尝到了正宗荞剁面,晚上还有无人机秀,是非常值得的体验!”来自陕西榆林的游客王灵翰先生拿着刚买的环县小杂粮、羊肉等特产兴奋地说道。
夜幕降临,故城的热度丝毫未减。“就是冲着无人机表演来的!”武威游客张文雄兴奋地说,“之前在网络平台看无人机表演,今晚特意带着家人和孩子自驾赶来。当古老的宋塔在夜空中被无人机‘点亮’时,孩子兴奋地直拍手。这一趟奔赴,不仅看到了精彩的表演,更感受到了环县的美丽与魅力,真是不虚此行。”
就在昨日晚,数百架无人机如训练有素的“空中舞者”,在夜空中灵活穿梭、不断变换姿态。“祖国万岁”“环县宋塔”的字样图案依次绽放,简洁有力的文字饱含着对祖国的深情祝福;极具地域特色的环县宋塔与景福门图案的出现,使无人机用光影复刻出地标建筑的轮廓,让本土观众倍感亲切,也让外地游客直观感受到环县的历史底蕴。
在今年双节同庆的美好时刻,环县环州故城连续上演了“月满华诞 光影环州”大型无人机表演秀,数百架无人机在空中编织出绚丽图案,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一场场震撼的视觉盛宴。每场无人机表演秀不仅为节日增添了浓厚氛围,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环县的魅力。不少游客特意远道而来,只为欣赏这一精彩表演。
与此同时,环州大剧院内,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国庆驻场展演隆重上演,这场跨越千年的敦煌文化盛宴在环州大地焕发出时代新韵。随着驼铃声在剧场内响起,浩瀚沙海瞬间将观众拉入丝路时空。当英娘的“反弹琵琶”舞姿亮相,那复刻莫高窟112窟伎乐天的经典造形定格,引得全场观众不约而同屏息凝神。
“从我观看的体感来说非常棒!”观众周璐兴奋地分享她的观演感受。她特别赞赏音乐的设计,“中西合璧的配乐是演出的灵魂,每位角色都有专属的主题音乐,人物一出场,他们的性格与内心世界便随着旋律表达出来。舞台的舞美、音乐、整体的结合都非常的巧妙。”
“比想象中更震撼,电子乐与琵琶声交织的配乐在剧场里形成环绕效果,仿佛真的走进了敦煌洞窟。”一位年轻观众在社交平台实时分享观演感受。据演出方统计,《丝路花雨》在环两天演出累计吸引现场观众超2000人次,年龄跨度从8岁至78岁,真正实现了跨越代际的文化共鸣。
在线下活动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线上直播间里同样热度不减。“直播间的朋友们,大家在传唱我们罗山川乡的原创歌曲《罗山时光》的时候,也欢迎大家多多购买我们的黑山羊、中药材、荞麦等农特产品,还有刺绣、非遗手工编织等!”环县罗山川乡乡长张伟东亲切地对着镜头,从“乡长官”化身“带货主播”。
在环州故城农特产品展销现场,洪德镇、罗山川乡、木钵镇、八珠乡等乡镇负责人纷纷来到乡镇展位前,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好产品+接地气直播”等方式为当地特产“站台”吆喝,为绿色优质农产品“代言”,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为环县助农增收和进一步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及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