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杨博
辽宁沈阳最大的单体书店变身“谍报中心”;在新中国第一个博物馆的旧址里与古人一起吟诵《声声慢》;穿越到抗战时期跟着“东北爷们儿”一起打击侵略者……
国庆假期,沉浸式演出成为沈阳文旅市场的一匹“黑马”,吸引了很多市民和游客亲身体验。记者了解到,目前沈阳的8个知名文旅场景里,几乎每天都有沉浸式演出。为何沉浸式演出如此火爆?沉浸式演出又会给沈阳文旅带来什么?本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深入一线,与游客、从业者、专家一起寻找“答案”。
沈阳最大的单体书店 变身“谍报中心”
10月1日19时,沈阳最大的单体书店——玖伍文化城的五楼,聚集了很多年轻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任务,“获取绝密城防图”。
19时30分,演出开始。在道具、灯光、多媒体的配合下,观众“穿越”到了1948年的沈阳城。观众也从观看者转变为参与者,通过游览、看戏、演戏、游戏等多维互动体验,完成收情报、传消息、护同志、破阴谋等剧目核心任务,从而感受革命年代的风云激荡……
这就是国庆假期玖伍文化城推出的沈阳首部大型沉浸式夜游互动戏剧《潜伏风云》。该剧项目负责人孙世超说:“与其他沉浸式演出不同,《潜伏风云》突破传统观演边界,融合‘夜游+看戏+演戏+游戏’四大元素,通过情报传递、策反敌特等多条主线任务,让观众成为剧情推动者。每个选择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改变故事结局,实现从‘旁观历史’到‘创造历史’的转变。这一创新模式不仅填补了沈阳深度沉浸夜游业态空白,更将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标杆。”
对于这样的创新演出,引起观众极大兴趣,目前国庆假期期间的门票基本售罄。一位观众说:“从服装到台词,这个剧都非常用心,在长达3个小时的演出时间里,没有任何垃圾时间,非常值得一看。”
《东北爷们儿》
让你多了一个来沈阳的理由
作为全国规模第二、东北第一的室内沉浸式文商旅综合体,沈阳主角儿演艺城在国庆假期迎来了客流量的井喷式增长,并荣耀登顶沈阳必游乐园排行榜。
10月4日12时,记者来到这里,沉浸式演出《东北爷们儿》刚刚散场。一位观众兴奋地说:“漫天飞雪沉浸感十足,舞台服装道具都很还原,专业演员的演绎非常到位,全程跟着跑虽然有点儿累,但是体验感超级棒,看得我热血沸腾,后劲真大啊……”
《东北爷们儿》的项目负责人邓美玉说:“《东北爷们儿》是我们携手专业话剧团共同打造的抗日主题力作,每次演出至少有50名演员参与。该剧不仅从沈阳本土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创作灵感,还依托专业的演员阵容,确保了演出的高质量呈现。这部力作真正实现了‘因为一部剧,打卡一座城’的文化现象,成为游客探访沈阳的新理由。”
现在,沈阳每天都有不同主题的沉浸式演出,比如沈河区盛京龙城的《幡灵迷境》、沈阳方城的《南谣逸境》、沈阳老北市景区《龙腾福地彩凤追月》,这些剧在网络上均受到广泛好评。
“博物馆里看大戏”让观展更“沉浸”
“博物馆里看大戏”是沈阳沉浸式演出中的一个新特点。国庆假期,沈阳多个博物馆都推出沉浸式演出。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有沉浸式演出《雷锋朗诵团快闪》《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之怒吼》,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推出大型行进式实景沉浸式讲解《赤》。
对于这样的红色主题沉浸式演出,观众给予了高度肯定。一位来自南京的游客说:“在博物馆看沉浸式演出,自己仿佛在与历史对话。我特意带孩子参观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孩子对于那段历史并不是太了解,但是《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之怒吼》的演出,让他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那段历史。”
另外,在重新开放的“老辽博”(辽宁省博物馆旧址)里,沈阳演艺集团派出了专业演员,国庆假期每天都有一场沉浸式演出。国风沉浸式吟诵《声声慢》,让观众与李清照来了一次跨时空对话。
“老辽博”项目的相关负责人说:“‘老辽博’是一个承载着厚重历史的老建筑,如今我们将它转化为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当代文化空间。老建筑让沉浸式演出更有历史代入感,我们邀请每一位市民走近历史,体验文化,共创属于这个时代的‘好时光’。”
“沉浸+”的方式焕发文旅新活力
“看不够!”“玩不够!”“还想来!”
这是记者在多个沉浸式演出现场听到的最多的几句话。作为一名沉浸式演出的管理者,邓美玉说:“国内旅游发展已进入新阶段,人们的旅游需求不断迭代升级,呈现出个性化、特色化、品质化等特征。沉浸式演出非常符合游客的新需求,我们在演出的基础上,推出了‘沉浸+’模式,我们演艺城内的游乐设施、餐饮场所和换装馆等场所处处都是市民和游客的身影。”
中国艺术管理学会副会长、鲁美辽宁省公共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张伟是沈阳最早一批关注沉浸式演出的学者,他说:“我在2021年的时候,就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关于发展沉浸式演出的建议。在我看来,现在沈阳沉浸式演出火爆是必然的。首先,沈阳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非常重视沉浸式演出的发展,在政策、场地方面都给予很大的支持;第二,沉浸式文旅演艺涉及多个领域,需要既懂文化艺术又懂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沈阳拥有鲁美、沈音等多所艺术高校,人才济济;第三,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给创作者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
另外,张伟还建议:“沈阳沉浸式演出的从业者要深耕文化IP开发与原创作品培育,实现演艺内容升级。我们要做好差异化主题开发,深挖地域文化内核,鼓励创作者深入挖掘沈阳本地历史文化、非遗技艺、民俗风情等资源,打造不可复制的演艺内核。”
来源:沈阳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