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从江南到岭南:良渚文化与石峡文化联展",在杭州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一场跨越千里的文明对话
于此徐徐铺展
良渚文化与石峡文化
这两颗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明明珠
通过156件/组珍贵文物
静静诉说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古老源流
本次展示是
广东省以外地区
首次对石峡文化进行
最完整系统展示
展览由玉架山考古博物馆牵头主办,集结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韶关市曲江区博物馆、封开县博物馆等五大文博单位的展品。
通过“时空分布”“文化面貌”“墓葬”“文化交流与传播”四个部分,全面呈现了两大文化的独特面貌,更清晰勾勒出二者交流互鉴的历史轨迹,让观众得以直观触摸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交融共生的生动图景。
(一)
四大单元
构建文明对话框架
展览第一部分“时空分布”通过展示良渚文化环太湖流域与石峡文化粤北地区的时空分布和地理样貌,帮助观众建立两个文化间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第二部分“文化面貌”汇集了100余件陶器与石器,从日常生产生活用具展现两个文化的社会经济面貌。
第三部分“墓葬”重现了良渚文化与石峡文化的墓葬场景,呈现了不同地区的丧葬仪式、习俗以及随葬品的组合情况,进而反映出社会面貌的差异。
第四部分“文化交流与传播”则通过对比陈列方式,凸显了两个文化群体在玉器、石器和陶器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二)
玉琮展柜
呈现文明交流实证
展厅中央特别设置的独立玉琮展柜成为展览最大亮点,集中展示了来自良渚与石峡文化的8件玉琮精品。这些玉琮虽然分别出自江南与岭南,却在形制、纹饰和制作工艺上展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为两大文化地区的史前交流提供了证据。
“玉器是史前时期最能反映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的器物,良渚与石峡玉琮的共性,表明距今4000多年前,江南与岭南地区已经存在着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与认同。”玉架山考古博物馆馆长吕芹介绍。
(三)
存续交汇
千年文明相互辉映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的环太湖地区;石峡文化距今约5000-4000年,广泛分布于粤北地区。两个文化的存续时间有着大量的重合期,为地区的交流联系提供了时空可能。
石峡除了良渚复杂的玉头饰和多种玉权杖(与二次葬和社会复杂性有关),几乎包括了良渚玉器主要种类,如:琮、璧、钺、璧环、筒形器(臂穿)、锥形器,甚至嵌玉器。良渚文化与石峡文化虽然分布区域不同,但都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根系,这次展览是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探索地域文明交流的一次重要尝试。
此次“从江南到岭南:良渚文化与石峡文化联展”将持续至2026年1月5日,期间博物馆还将推出系列专题讲座、研学活动和互动体验项目。
展览信息
主题:从江南到岭南——良渚文化与石峡文化联展
地点:杭州玉架山考古博物馆临展厅
时间:2025年10月1日-2026年1月5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