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第三次上峨眉山,前两次学生时代,精力十足,第一次独行,第二次和朋友同行,这次是意外。巧合的是,三次上峨眉山的时间都是国庆节。
峨眉山分前山和后山,全长 60 多公里,要看风景,最好的路线是后山,爬 40 多公里,基本上能看完 80% 的风景。
我和媳妇儿去年 8 月相识,两人工作日忙,周末见面。一次聊天,谈及国庆旅游,我心血来潮,说:「去爬峨眉山怎么样?」她说:「去过。」我心中一沉,转而她又说:「不过没印象,上次坐车上去,很久了。」我说:「那我们爬上去吧,坐车只能到雷洞坪,看不见多少风景,后山能看更多的景色。」她答应了。
这是我第一次带女生独行,回家后,我开始做攻略,订票,想到山上随时会下雨,买了三套雨衣。
我大致的计划是中午到峨眉山脚,慢慢从后山爬,第一天到洪椿坪住宿,第二天可以登顶,或者住在天子坪,第三天登顶。草草计划,我对自己信心十足,毕竟是爬过两次峨眉山的熟人了。
10 月 1 日,我从重庆北站出发,媳妇从老家绵阳出发,两人到峨眉山站汇合。下车后,一切变得陌生。我前两次还是学生时代,转眼十几年,有些物是人非之感。我和媳妇下高铁,仔细询问,才知道最快的方式是坐直达到公交车。我俩上车,转而来到山脚下。
旅行的意义,有时候是遇见不同的人。媳妇儿在高铁遇到一位喜欢跑马拉松的大姐,她说,已经两次来峨眉山,没有看见佛光,希望这次能看见。
三人吃过午饭,结伴前行,大姐急着赶路,想在第一天登顶。我俩走得慢,一段路后分开。我和媳妇背着包,不慢不急向前爬。
我在山下迷失过一段时间,公交车停的地方不在报国寺,要走一段路,到伏虎寺,慢慢走,我才找回感觉,心里如同出远门的游子,这才明白:「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感受。峨眉山依旧在那儿,游客来来去去,以前的独行,到朋友结伴而行,他们各自结婚生子,有自己的家庭,有些物是人非之感。还好,朋友不在,我还有媳妇儿同行。

说是媳妇儿,其实那时我并不知道,峨眉山会是我要结婚的一场旅行。我媳妇身形瘦小,当初说去爬峨眉山,只是随口一说,我觉得她不会答应。没想到,她很爽快。我当时就在心里想,要是你能爬上去,我就认定你了。
从伏虎寺往前,印象中有一段小路,从小路进,才开始真正的爬山。还好,这些路没变,我们走过伏虎寺、雷音寺、纯阳殿,到清音阁,一路风光无限,树木高耸,直入云雾,雨不停下。

走过清音阁,是一线天,再走是猴山。我俩运气不错,遇到好些猴子,或蹲或坐,向路人要食物。一线天过,再爬些梯,到洪椿坪。
我计划在洪椿坪寺庙住,一问才知道,客房只有单间,有点儿贵,如果不住,只能选通铺,几十人住一间。我问媳妇,她看天色还早,五点多,建议往上爬。我觉得她不知深浅,不好违意,只能答应。这一爬,才进入艰难时期。
洪椿坪往上是仙峰寺,途中会经过九十九道拐,我俩爬了没多久,天开始变黑,道路艰险,奇怪的是,行人不减反增,我往后看,无数人或打伞,或穿雨衣,连成一条光带,有些梦幻。我没想到会夜爬,没带电筒,靠着旁人手电筒发出的微光,不停向前。我从来不知道爬峨眉山的人如此多,回家后查资料,才发现原来年轻人现在流行夜爬。

九十九道拐爬完,到仙峰寺,再问住宿,只能睡通铺。我问媳妇,还走吗?她摇了摇头,只想睡觉。我俩吃了碗泡面,各自进入房间睡去。

不知是兴奋还是故地重游,那一晚没怎么睡,我在仙峰寺四处看看,天空下着微雨,估计白天的那位大妈已经到山顶。雾蒙蒙的峨眉山,能听见雨声,夜爬的脚步声,除此之外,只有寺庙里吵闹的游客。
在仙峰寺转了一圈,我回到自己的被窝,半梦半醒地睡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