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来看‘大漠孤烟直’,结果看到‘人海滚滚来’!”
国庆假期,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来自浙江的游客小李举着手机拍照,画面里沙丘上密密麻麻全是人影,五颜六色的衣服把黄色沙漠 “染” 出了新色彩!
说好的 “沙漠孤寂感” 彻底被热闹取代。
景区数据更直观:国庆前四天,鸣沙山单日客流量突破 5 万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
有游客调侃:“以前说‘一沙一世界’,现在是‘一人一沙丘’,走两步就能碰到人,连想找块空地拍张孤独感大片都难!”
甚至有人开玩笑:“再这么挤下去,西出阳关全是人啦。”
下面,谭天道地,为你解读!
鸣沙山为啥这么 “吸人”?不止是沙子!
有人疑惑:不就是片沙漠,咋国庆这么多人来?其实鸣沙山的魅力,早就超出了 “沙子” 本身。
作为敦煌文化的重要地标,它和旁边的月牙泉组成 “沙漠奇观 CP”,而且这里的沙子会 “唱歌”—— 当人在沙丘上滑动时,沙子摩擦会发出 “嗡嗡” 声,这就是 “鸣沙” 的由来,在世界上都很罕见。
更重要的是,鸣沙山还藏着 “时间密码”。景区里的驼队是 “活化石”,每天几百峰骆驼载着游客走过沙丘,恍惚间像穿越回古代丝绸之路;
傍晚时分,夕阳洒在沙丘上,月牙泉倒映着晚霞,随手一拍都是 “大片”,这也是为啥大家宁愿挤着也要来的原因。
有资深游客说:“鸣沙山的美,是沙漠、泉水、夕阳和文化凑一起的 magic(魔力),来了就知道值!”
暖心!景区 “斗智斗勇”,让拥挤变有序
面对 “人比沙子多” 的盛况,鸣沙山景区早有准备,各种 “神操作” 让游客直呼贴心。
为了减少排队,景区把开放时间提前到早上 5 点,增设了 10 个临时售票窗口,还开通了 “驼队预约系统”,游客线上预约就能确定骑骆驼时间,不用现场干等。
针对沙漠游玩的特殊性,景区还加派了 “沙漠守护者”——200 多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分布在沙丘各处,有的帮游客拎行李,有的给中暑游客递水,还有人专门在危险路段提醒 “慢点走,别滑摔”。
甚至连厕所都 “卷” 起来了,临时卫生间里不仅有免费纸巾、洗手液,还准备了防晒霜和保湿喷雾,细节拉满。
热闹背后:不止是打卡,更是文化的 “双向奔赴”
为啥这么多人宁愿挤着,也要来鸣沙山?
其实是大家对敦煌文化的 “向往”。
国庆期间,景区推出了 “沙漠夜话” 活动,邀请学者给游客讲丝绸之路的故事;还有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敦煌剪纸、泥塑,让游客在玩的同时,能触摸到千年文化的温度。
来自陕西的游客张女士说:“带孩子来不仅是看风景,更是想让他感受下丝绸之路的历史,知道以前的人是怎么在沙漠里赶路的。”
而景区也用实际行动回应这份期待 —— 虽然人多,但没让文化 “打折扣”,反而通过各种活动让文化 “活” 了起来。
傍晚,鸣沙山的人流渐渐散去,沙丘上留下密密麻麻的脚印。
虽然少了点 “孤寂感”,但这份热闹里,藏着大家对美好风景的追求,对千年文化的热爱。
就像有游客说的:“挤是挤了点,但看到夕阳下的月牙泉,听到沙子‘唱歌’,这趟值了!”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谭天道地,欢迎关注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