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与历史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国庆假期,博物馆迎来参观热潮。各类融入科技元素的体验项目分布在不同展厅,让文化参观更具趣味性,也让博物馆成为这个假期兼具“科技感”与“文化味”的打卡地。
10月4日,山东博物馆内多台科技互动设备吸引游客驻足体验,从古代服饰“穿越”到恐龙世界“望龙”,从书法临摹到哲学互动,科技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让游客在参观中获得全新体验。新黄河记者现场观察到,服饰体验设备前排起长队,“望龙镜”前孩童惊喜连连,“水满则溢”互动装置引发游客深思。
体验设备让游客沉浸式“穿越”,打破时空壁垒
国庆假期的山东博物馆展厅内,多个科技互动设备分散在不同区域,每个设备前都有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停留体验。
在古代服饰展区,一台服饰体验设备前排起了长队。游客只需站在设备前,设备会迅速将游客的影像与明朝服饰融合,屏幕中便会实时呈现身着明朝服饰的形象。正在体验的王先生兴奋地说,“看见自己穿古装的样子,能直观地感受到古代服饰的魅力,太有趣了。”
“山东龙”展厅内,两台 “望龙镜” 周围聚集了不少小朋友。大家凑近观察,每当出现放大的恐龙影像时,现场就会响起 “哇,好大呀”的稚嫩声音。带着孩子前来参观的刘女士表示,孩子平时喜欢恐龙,这次能够看到动态的恐龙细节,比单纯看展品更感兴趣,“能主动问我恐龙的生活年代,还说要回家查相关资料,博物馆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对历史文化产生了兴趣。”
互动装置寓教于乐,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在书法艺术展区,一块巨大的交互式屏幕前,参观者正“挥毫泼墨”。游客可以在屏幕上临摹,李女士体验后表示: “平时很少写毛笔字,这个装置不用蘸墨还比较方便,也能感受到书法的魅力。”
展厅内的一个互动装置,通过虚拟水桶的注水过程,生动阐释了“水满则溢”的传统智慧。参观者点击屏幕开始注水,随着水位上升,水桶逐渐倾斜,最终全部泻出。“这个设计太巧妙了,”王女士感慨道,“让孩子在游戏中理解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不少游客轮流上前点击屏幕尝试操作。
“第一次玩的时候没多想,就是觉得倒水挺有意思,看到水满了但桶倒了,再看到那句说明,突然就明白这是在讲做事不能太满的道理。” 来自青岛的游客张先生体验后表示,他原本是随意逛到这里,没想到能在小游戏中体会到哲学道理。
智能导览助力文化体验,科技让文物“活”起来
在山东博物馆的汉朝文物展区,来自江苏的年轻女孩高女士正戴着一个“智能讲解员”设备,站在展品前仔细聆听。“这个 ‘智能讲解员’是在博物馆里租借的,走到展品附近会自动感应位置,然后播放讲解内容,虽然偶尔会有偏差,但总体来说挺方便的。”高女士介绍道。
高女士表示,这是她第一次来山东博物馆,馆内展品数量多、类别丰富,没有讲解很难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这个智能设备能自己控制参观节奏,想多听几遍某个展品的讲解也可以,对初次来的游客帮助挺大。”在感叹展品丰富的同时,她还注意到展品保护的细节,“很多文物都保存完整,能看出来文物保护背后蕴含着大家的努力和智慧。”
在博物馆的多个展区,科技元素随处可见。通过手机扫描文物图片,屏幕上就会呈现文物细节和相关解说。“这种‘延伸阅读’的方式,满足了观众对文物知识的深度需求。”高女士补充道。在她身旁的文物展览前,两名外国游客正拿着手机拍照,偶尔还会指着文物细节进行讨论。
见习记者:夏晰琳 摄影:夏晰琳 剪辑:夏晰琳 摄像:夏晰琳 校对:李莉 编辑:邢志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