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假期第四天,济南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内人头攒动,外地游客占比显著提升,一场场浸润人心的“红色故事会”,正让这个假期充满信仰的温度。
上午10点,纪念馆第三展厅内,随着一段黑白历史影像缓缓播放,当天的“红色故事会”准时开讲。“1925年,王尽美拖着病体主持会议,在生命最后时刻仍心系革命……”讲解员深情的讲述刚落,来自青岛的一个高中生便举起手:“原来课本里的革命先辈,有这么多没听过的感人细节!”现场气氛庄重却不沉闷,时而有观众轻声交流感悟,时而响起自发的掌声,珍贵的实物展品与鲜活的故事相互印证,让那段风雨如磐的岁月仿佛触手可及。
不同于传统的参观模式,这场故事会以“真人讲述+影像辅助+互动问答”的形式,将宏大历史拆解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片段:从共产党人在济南街头秘密传播革命思想的惊险,到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伤员的深情;从地下工作者用暗号传递情报的智慧,到战役中战士们冲锋陷阵的壮烈……每一个故事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观众与历史对话的大门。“以前带孩子看红色展览,他总觉得离自己很远,今天听完故事,他主动问我‘当年的人为什么这么勇敢’。”来自江苏徐州的游客张先生说,这样的“沉浸式”学习,比单纯说教更有力量。
作为纪念馆创新红色宣教的重要举措,“红色故事会”并非双节专属。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这类活动已形成常态化机制,馆方还在持续挖掘馆藏档案中的“小众故事”,计划加入情景剧演绎、红色歌曲联唱等新形式。“我们希望让静态的文物‘活’起来,让红色基因不仅停留在展柜里,更能走进观众心里,尤其是在假期,让青少年在休闲中接受精神洗礼,把革命先辈的使命担当传承下去。”
临近正午,当天最后一场故事会结束,仍有不少游客驻足在展柜前,对着历史照片轻声讨论。走出纪念馆,济南的秋日阳光正好,一位老人牵着孙子的手说:“今天的故事没听够,明天咱们再来,听听另一段历史。”这个双节,红色记忆正以这样温暖的方式,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的光芒。(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戚本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