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广西,才发现每座城都有自己独特的灵魂。
作为一个河南人,看惯了中原大地的平坦辽阔,听惯了豫剧的铿锵有力,我决定在退休后去感受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最近,我走访了广西的柳州和贺州,这两座位于同一省份的城市,却给了我截然不同的感受。
柳州人与贺州人,一个豪爽直率如烈酒,一个温婉如水似清茶,这种气质的差异深深植根于他们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日常生活之中。
柳州:工业之城中的豪爽与多元
初到柳州,我立即被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所吸引。柳州人说话直来直往,做事风风火火,有着一种不加掩饰的真诚。这种性格可能源于柳州在广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融合。
柳州与桂林一直被并称为“桂柳”,共同形成了桂柳话和桂柳文化圈。这两个城市的人们在饮食和风俗习惯上自成一派,尤其能吃辣,这在普遍饮食清淡的广西显得格外突出。
柳州的多元文化融合不仅限于此,它与河池、来宾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民族构成来看,柳州虽然以西南官话为主要语言,但壮族人口也相当多。这种多民族、多文化的交融,塑造了柳州人开放包容的性格特质。
走在柳州街头,你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工业气质与自然风光的奇妙融合。柳州人以他们的实干精神闻名,这在这座城市的产业发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但千万别以为柳州只有工业气息,它的自然景观同样令人惊叹。
柳州自然景观:雄奇与秀美并存
柳州的城市景观被誉为“世界第一天然大盆景”。市区青山环绕,水抱城流,山、水、城浑然一体。柳江如带,蜿蜒回流,把半个市区拥抱其中,绕成一个巨大的马蹄形,古籍称其为“三江四合,抱城壶”,故又有“壶城”之称。
大龙潭风景区是柳州自然风光的精华所在。这里林木苍翠、群山环抱,卧虎山、美女峰、孔雀山等二十四峰形态各异,耸立于一湖二潭四谷地之间。
雷山绝壁下涌出一泓清泉在雷、龙二山间汇成“龙潭”,古称“雷塘”。这里的水清澈见底,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山峰与少数民族风情建筑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令我惊讶的是,这样一个4A级景区竟然免费向公众开放。这或许也反映了柳州人慷慨大方的性格特点。在龙潭公园的雷湖畔,我看到不少柳州市民在午后悠闲地散步、拍照,坐在树荫下吹着微风,看着湖光山色,享受着属于柳州的慢时光。
柳州人既能在工业生产中挥洒汗水,也能在山水间找到宁静,这种张弛有度的生活态度令我钦佩。
贺州:温婉如玉的长寿之乡
从柳州来到贺州,我立刻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城市气质。如果说柳州人像热烈的辣汤,那么贺州人则如温润的清茶,需要慢慢品味才能领略其深层的韵味。
贺州藏在广西东北角,被誉为“长寿之乡”,也是山水与人文交织的诗意之地。这里的人们说话轻声细语,做事不紧不慢,有着一种内在的从容。贺州与梧州原来同属一家,两个城市都以白话为主,饮食口味也较为接近。
贺州人的温婉气质可能与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贺州自然生态景观令人流连忘返,有“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氧吧”之称的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这里的原始森林覆盖率高达92.3%,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丰富。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养成了不疾不徐的生活态度。
贺州的民族文化也不同于柳州。这里瑶族“盘王节”、“情人节”、“打油茶”、“长鼓舞”;壮族“三月三”、“庙会”、“炮期”、“舞火猫”;苗族“芦笙踏堂舞”等古朴奇异的民风民俗,多姿多彩。
但不同于柳州那种开放张扬的风情,贺州的民族文化的表达方式更为内敛含蓄。
贺州景观:古韵悠然的山水画卷
贺州的景观与柳州形成鲜明对比,它不像柳州那样将工业与自然奇观融合,而是完整地保留了那种传统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黄姚古镇是贺州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这座被誉为“梦境家园”的古镇,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古建筑群于一体,被评为“中国最具有旅游价值古城城镇”。
清晨漫步在带龙桥上,看桥下溪水潺潺,两岸青石板路延伸,偶尔会遇到浣衣的阿婆,仿佛一下子穿越回了明清时期。古镇中的龙爪榕盘根错节,如龙爪探地,是古镇标志性的拍照打卡点。
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则是贺州自然风光的精华。这里的仙姑瀑布徒步原始森林步道,可以看到12级瀑布飞泻成帘,瀑布群落差近300米,气势磅礴。
在方家茶园,你可以品尝姑婆山白茶,欣赏茶园与云海相映成趣的美景。站在茶园中,俯瞰着层层叠叠的茶山,我不禁想到,正是这样的环境,孕育了贺州人淡泊平和的性情。
紫云仙境的溶洞、玉石林的汉白玉石柱石笋群、十八水原生态景区的瀑布群,都展现了贺州多样的自然奇观。这些景观没有柳州自然风那种雄奇,却多了一份灵秀与神秘。
在贺州,我还有幸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黄姚豆豉粉、钟山油茶、富川脐橙都令人回味无穷。贺州的美食不像柳州螺蛳粉那样浓烈,而是更注重食材的原味和细腻的烹饪工艺,这种饮食特点也反映了贺州人精致内敛的性格。
气质差异背后的地理与文化因素
走过柳州和贺州,我一直在思考,为何同属广西的两座城市,人们的气质却有如此明显的差异?
从地理位置来看,柳州处在广西中部,是多条文化带的交汇点。它既与桂林共同形成桂柳文化圈,又与河池、来宾等壮族聚居区关系密切。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塑造了柳州人兼容并蓄、开放直率的性格。柳州人以桂柳话为主要语言,但同时也通行壮语,这种多语言环境可能也使柳州人养成了直接明了的表达方式。
反观贺州,它位于广西东北部,与广东、湖南接壤,历史上曾受广东文化影响较深。贺州与梧州文化相近,都以白话为主。
同时,贺州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聚居区,柳州、贺州、贵港一带的客家话接近梅州客家话。这种广府文化与客家文化的交融,塑造了贺州人温和务实的性情。
从城市发展来看,柳州是广西的工业重镇,工业文明培养了柳州人重视效率、敢于拼搏的精神。而贺州则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被誉为“粤、港、澳后花园”,这种产业特点也使贺州人更具闲适平和的气质。
此外,两地的民族构成也有所不同。柳州虽然汉族人口不少,但壮族人口也相当多;而贺州则以汉族为主,其中有大量客家人。
不同的民族构成,也影响了两地人们性格的形成。
结语:截然不同,各具风采
作为一个河南人,走过了柳州和贺州,我深深被这两座城市不同的气质所吸引。柳州人的豪爽直率与贺州人的温婉内敛,看似截然不同,却都是广西多元文化的精彩呈现。
柳州人如热烈的阳光,照亮着广西的工业与现代化发展;贺州人如温柔的月光,守护着传统的山水文化与长寿秘诀。这两座城市的人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诠释着生活的美好与多样可能。
回望我的河南老家,我意识到,中国的每一片土地都有其独特的气质与魅力。正是这种多样性,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柳州与贺州,这两颗广西的明珠,以各自独特的光芒,照亮了我认识中国多元文化的道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