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暮色为古镇平望披上黛色的纱,国庆的灯火便成了最灵动的笔,在千年河道与青石板路上,晕开一幅热闹又温柔的画。这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的夜晚,平望卸下了白日的喧嚣,却又以另一种鲜活,把家国的喜庆揉进了古镇的肌理里。
沿着司前街缓步,红灯笼是最先跳进眼帘的热烈。一盏盏、一串串,像极了古镇人藏不住的笑意,在晚风里轻轻晃荡。红绸带缠绕着灯柱,与灯笼的暖光交织,把整条街都裹进了祥和的氛围里。偶有孩童提着小灯笼跑过,清脆的笑声落在青石板上,惊起檐角铜铃轻轻的响——那声音,像是古镇在与新中国的华诞共鸣,每一声都满是欢喜。
街角新开的面包超市里,是另一种鲜活的热闹。顾客盈门却不拥挤,货架上各种新出炉的面包码得整整齐齐,暖黄的灯光照着人们脸上的笑意。有人在挑选新鲜的蛋挞,有人在比对包装上的日期,偶尔的交谈声温和又亲切。这寻常的烟火气,藏着平望人安稳的幸福,也藏着新中国76载的风雨兼程,给百姓的踏实与安康。不远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的红色灯箱格外醒目,红得热烈,亮得坚定,像是一颗跳动的红心,映着每个人眼里的光。
往南大街走去,百年酱园面馆的酱香还在空气中弥漫,南侧的戏台已聚满了人。丝竹声起,沪剧《芦荡火种》的旋律便飘了开来。演员们身着戏服,唱腔婉转又铿锵,把革命岁月里的故事娓娓道来。台下的观众看得入神,老人轻摇蒲扇,孩童踮起脚尖,偶尔有掌声与喝彩声响起,与戏词相融,飘向不远处的劳动桥。桥栏上的灯光倒映在河里,随波轻漾,像是把古镇的过往与今朝,都揉进了这温柔的水波里。
那新开的盒马超市亮着明亮的灯,与对岸的九华寺遥遥相望。寺檐的轮廓在夜色里静静矗立,超市里的人们则在挑选着新鲜的食材,现代的便利与古镇的沉静,在此刻竟如此和谐。顺着河岸往夜市走去,香气便愈发浓郁。烧烤的滋滋声、小吃摊的吆喝声,混着人们的谈笑声,成了国庆夜最鲜活的乐章。有人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馄饨,坐在河边的石阶上,看着安德桥的灯火;有人举着烤串,与朋友说说笑笑,烟火气里满是开心的笑容。
我站在安德桥上,望着眼前“四河汇集”的水乡古镇平望,河道蜿蜒,灯火倒映,像撒了一河的碎星;远处的戏台还飘着戏声,夜市的香气依旧诱人,司前街的灯笼依旧明亮。这便是我的家乡,一座千年江南古镇,在新中国的怀抱里,既守着岁月的宁静,又满是现代的热闹。它把家国的喜庆,揉进了街头巷尾的灯火里,揉进了百姓脸上的笑意里,揉进了每一个平凡又幸福的瞬间里。
夜风拂过,带着古镇的温柔,也带着国庆的喜悦。我忽然明白,平望的美,不仅在青石板路的沧桑,在古桥流水的诗意,更在这国泰民安的夜晚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每一处热闹,都是对祖国最好的祝福;每一份安宁,都是家乡最动人的模样。
这一夜的平望,是灯火里的诗,是家国里的暖。它让我懂得,所谓家乡,便是无论走多远,想起时都满是牵挂;所谓祖国,便是无论何时,都能给我们安稳与力量。而这一夜的平望,正把这份牵挂与力量,悄悄写进了每一个人的心里。
作者:周建明
2025/10/2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