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秋风越过燕山余脉,轻柔地拂过喇叭沟门时,这里的秋意便如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带着独有的绚烂与沉静,悄然登场。而“铁骑览秋色”摩托骑行活动的启动,恰似一声嘹亮的号角,宣告喇叭沟门的秋来了,宣告怀柔秋的序幕拉开!
喇叭沟门的秋,最动人的笔触,落在那片广袤的白桦林里。澄澈的蓝天之下,高大的白桦树率先撑起一片天地,笔直的躯干如素衣仙子般亭亭玉立,将秋日的天空衬得愈发清亮。林间却不只有白桦的素净——枫树、黄栌等树种错落其间,满树红叶似燃烧的火焰,从白桦的枝桠间探出头来,与白桦的白、黄叶的金交织成层次分明的色块,高者挺拔、低者绚烂,高低错落间,尽是自然排布的灵动。阳光穿过枝叶的缝隙洒落,在洁白的树干与满地落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宛如大自然精心绘制的水墨画。走在林间,脚下是厚厚的落叶,踩上去沙沙作响,那声音伴着秋风拂叶的轻吟,成了秋日最动听的旋律。待到傍晚,夕阳斜照,暖金色的光穿透叶片,将红叶染得愈发浓烈,把白桦的树干镀上一层柔光,连地上的影子都变得温柔起来,每一眼望去,都是让人舍不得移开目光的美。
喇叭沟门的秋,从不是某一处的专属。无论你到最北的石洞子,还是最南的对角沟门;也无论是最东的东岔,还是最西的管营,秋意都已浸透每一寸土地,美得各有千秋,却又同样动人心魄。秋阳下,秋景映着村庄,红墙黛瓦被五彩的林木环抱,屋檐下挂着的玉米串、窗台上码着的大窝瓜,黄豆秧子晒在空地上,这些秋日的收获,成了秋景里最鲜活的点缀;而村庄又悄悄掩映在秋色中,没有刻意的修饰,没有人工的雕琢,那份美是天生丽质的,是自然的,更是和谐的——仿佛村庄本就该长在这秋景里,秋景也本就该绕着村庄铺展,彼此成就,浑然一体。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秋意愈发浓郁。山林像是被大自然的调色盘泼洒过一般,红、橙、黄等色彩层层叠叠,将山体晕染得如同一块绚丽的织锦。一阵山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低语着秋的故事,几片红叶悠悠飘落,旋转着、舞蹈着,最终轻柔地落在铺满落叶的小径上,为这山林增添了几分诗意与浪漫。站在山顶极目远眺,群山连绵,层林尽染,秋阳暖暖地洒在身上,让人沉醉在这壮阔而又静谧的秋景之中。
喇碾路,这条被誉为北京市“最美乡村公路”的地方,更是喇叭沟门秋的“移动画卷”。人走在路上,车驶在途中,都像闯进了画里——两侧的秋景随着车轮向前徐徐展开,一会儿是连片的彩林映着蓝天,一会儿是古朴的村落藏在林间,一步一景,步步皆惊喜。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大量游人专程来这里漫游、徒步,于我而言,这里更是必打卡的秋日胜地。随便在路边的停车区停下,无需刻意找角度,拿出手机或相机随手一拍,都是能直接当壁纸的美景:可能是一片红叶落在车窗上的瞬间,可能是阳光穿过树隙的光柱,也可能是远处山腰上错落的村屋,每一张都藏着喇叭沟门的秋韵。摩托车的引擎声偶尔打破山林的寂静,却又与这秋景奇妙地融合在一起,现代骑行的活力与传统满族乡村的静谧,在此刻碰撞出独特的火花,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秋之韵味。
十月中下旬,是喇叭沟门最美的时节,漫山的落叶松林更成了秋景里的焦点。那落叶松的枝干上,叶片金黄金黄的,像是被阳光镀上了一层璀璨的光芒,在秋日的映照下,愈发显得明亮而夺目,每一根松针都像是精心雕琢的金箔,闪烁着动人的光泽。而地上,金黄的落叶松针早已铺满,踩上去松软而富有弹性,仿佛是大自然为行人铺设的金色地毯。阳光穿过松枝,在地上形成一道道光柱,空气中弥漫着松针的清香,深吸一口,满是秋的醇厚与山林的气息。偶尔,几只小鸟在枝头跳跃、鸣叫,为这静谧的松林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灵动。
喇叭沟门的秋,是白桦林的绚烂,是漫山的多彩,是喇碾路的诗意,是落叶松林的静谧,更是农人们藏在秋景里的收获喜悦。它如同一首优美的诗篇,一幅绚丽的画卷,等待着每一个人,去细细品味,去深深沉醉。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怀柔公众号】
记 者:石金虎
摄 影:卜向东 宋进臣
编 辑:张祎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