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梁画栋间流淌着百年风情,指尖技艺中传承着千年文脉。10月1日至8日,QTV老城生活节在市北区大鲍岛博山路广场和易州路广场盛大启幕。作为央视《百年百城》聚焦的老城新貌代表,这里融百年里院与新潮业态于一体,琅琊台酒、内画、掐丝珐琅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联袂登场,传统手工艺品与现代创意设计交相辉映,让市民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老城历史温度,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指尖绝技 内画艺术惊艳亮相
“你看这个茶罐,双层设计还刻着‘百年里院 市北有礼’,是我们专门为这次活动赶制的!”在易州路广场海洋大集的内画艺术展摊前,亚海“内画”艺术馆负责人白林毅正拿着一个精致的小茶罐向游客介绍。展摊上鼻烟壶、香水瓶、耳环、笔筒等几十余件内画作品错落摆放,壶身瓶壁上的山水花鸟、人物典故栩栩如生。
今年50多岁的白林毅从事内画艺术已有32年,是青岛亚海内画艺术馆的创始人。“内画是中国独有的绝技,过去只有鼻烟壶,现在我们开发了上百种新产品。”他手持特制的弯形画笔,现场演示起内画技艺,“这手艺看着简单,实则要练十几年才能上手。”白林毅笑着说,为了赶制此次活动的展品,他和团队连续四天连夜赶工,制作了印有广兴里图案的茶罐和挂件,成为游客争相拍照的“网红款”。
“第一次近距离看内画,太神奇了!”来逛市集的游客王先生举着手机不停拍摄,“这个里院图案茶壶既精致又实用,正好买回当特产送给家里人,很有纪念意义。”白林毅介绍,其团队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曾在中国文联举办的民间艺术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匠心传承 掐丝珐琅焕发生机
在市集另一侧的掐丝珐琅画展台,负责人王雪向记者展示了她为此次活动制作的里院主题掐丝珐琅画,白色的墙壁、里院标志性的红砖瓦、翱翔的海鸥,通过掐丝、填色等工艺层层呈现,充满创意与美感。“这是为海洋大集专门赶制的,制作了三天,为了贴合里院的主题,不少游客对这个作品很感兴趣,就算不买,路过时也能停下脚步欣赏一番。”王雪说。
今年50岁的王雪自2002年起从事掐丝珐琅画创作,作为美术专业出身的设计师,她因热爱手工艺术与掐丝珐琅结缘。王雪介绍,掐丝珐琅画保留了景泰蓝的掐丝和填色工艺,将立体铜胎改为平板载体,更便于传承教学。如今,她不仅在社区开设免费课程,还走进学校教孩子们制作简单的珐琅作品,七八十岁的老人、五六岁的孩童都能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作品。除了制作较为复杂的珐琅作品,王雪还在活动现场推出了5元一支的扭花笔,现场教小朋友制作,几分钟就能学会,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有一定的实用性。
市集热闹 文旅融合人气爆棚
除了非遗展示,此次QTV老城生活节还设置了民俗表演、特色美食、文创市集等板块。在易州路广场与博山路广场胶州秧歌、茂腔等传统表演将轮番上演;美食区的海菜凉粉、烤鱿鱼香气扑鼻,吸引不少游客排队品尝;文创摊位上,以青岛老建筑为原型的冰箱贴、帆布袋等商品深受年轻人喜爱。
市民游客在这里邂逅了超多特色品牌与体验,解锁了琴牌网红奶制品、琅琊台海派白酒、苹果醋、康师傅鲜绿茶、统一等国民好物,沉浸式体验古装妆造、无醇起泡酒、冰葡萄酒品鉴、煮红酒、手冲咖啡,还有特色点心、人物绘画等原创手作,美食与DIY一站式体验。
“周末带孩子来逛,既能看非遗表演,又能动手体验,比在家看电视有意义多了。”市民张先生手里拿着孩子刚做的小珐琅挂件,脸上满是笑意。他表示,以前只在博物馆里见过非遗展品,这次能近距离观看制作、甚至亲手尝试,真正感受到了传统技艺的魅力。
夕阳西下,QTV老城生活节的市集依旧人头攒动,这场老城生活节不仅让非遗技艺从博物馆走进日常生活,更让百年里院成为链接过去与未来文化的驿站,让传统文脉在活动体验中代代相传。这个国庆假期,不妨带上家人,走进市北区大鲍岛,亲身感受里院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这里,百年建筑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非遗技艺与市井烟火融为一体,一场集文化、体验、消费于一体的文旅盛宴,正等待着市民游客前来开启。
来源:市北区融媒体中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