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
若不想在人山人海中挤景点
那不如来任城转转
这座被运河滋养的城市
不仅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更有无数让人垂涎欲滴的老味道
从一大早冒着热气的非遗早点
到正午充满烟火气的各式中餐
再到午后解馋的特色零食小吃
每一口都藏着任城人的生活智慧
毕竟没有什么
比美食更能治愈人心了
夹饼
暮色刚漫过济宁的街巷
街角的夹饼摊就亮起了暖黄的灯
“嗞啦——”油遇热的轻响刚起
里脊肉就蜷着边儿裹上了焦香
火腿肠煎出的油花渗着肉鲜
混着青椒、洋葱的清甜往巷尾飘
——这是济宁人融进日子里的味道
放学的孩子攥着书包带小跑过来
下班的市民松了松汗湿的衣领
连晚归的路人也会顿住脚步
朝着那团蒸腾的热气喊:
“老板,来个夹饼!”
糁汤
济宁的清晨
是被一碗糁汤唤醒的
当第一缕曙光尚未完全驱散夜幕
那碗热气腾腾的糁汤
便已在街头巷尾弥漫开它的醇香
随着热气缓缓升腾
融入清晨的薄雾
仿佛整座城市
都在这温暖而诱人的气息中渐渐苏醒
糁汤保留着传统的制作工艺
其精选上乘羊骨羊肉
“汤色乳白如玉香气馥郁透街”
以滚沸羊汤冲入盛有生鸡蛋的碗中
瞬间烫出金丝状蛋花
加之羊肉鲜嫩蛋花滑腻
点缀姜丝香油口感层次丰富
让人回味无穷
馓子
说起馓子
或许你一定不会陌生
然而严格意义上来说
馓子并不是任何一个地方的特产
济宁的馓子
在清朝就很有名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期间
在济宁的古码头下榻
品尝到了清油馓子
鲜香酥脆妙不可言
由于馓子的色泽金黄、做工精细
有"金条"之美称
"金条拌生菜,来年发大财"
这句俗语便传承了下来
让馓子是除了日常食品之外
更成为必备年货之一
甏肉干饭
甏肉干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
当时
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南方的大米运往北方
济宁人将用陶器炖出来的肉
与大米饭搭配食用
别有一番风味
甏肉干饭由此诞生
浓郁醇厚的老汤
每一滴都饱含着香料的精华
浇淋在晶莹透亮
清香甜爽的米饭上
瞬间将食欲提升到顶点
再配上爽口的咸菜
卤蛋豆皮等丰富配菜
咸香适宜荤素搭配
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享受
让人回味无穷温暖身心
林家湾炖鱼
在老济宁的大运河岸边
有这么一家炖鱼馆
它见证了这座老城
百年来的沧桑变化
从清光绪年间至今
已有113年的历史
一只白瓷碗里
有七八条炸得金黄的小鱼
泡在棕红色浓浓的汤汁里
碗里撒了一层葱花和香菜末
再配上店里特有的饼
夹一块泡进汤中
汤的醇厚与饼的绵软交织
满足感瞬间漫上心头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都融入在这一碗炖鱼里
入口即酥无穷无味
唐口麻辣鱼
因起源自任城区唐口街道而得名
唐口麻辣鱼作为当地名吃
传承川菜精髓博取众家之长
不断创新
经过厨师的精心调配
以“辣而不燥麻而不木
鲜而留香”的特色美味
受到众多“美食家”的偏爱
唐口麻辣鱼选材讲究
挑选上等的活鲤鱼制成
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极易被人体吸收
葡萄鸡丁
葡萄还能烧菜
不仅开眼界
而且还开胃
吃一次就忘不掉它
葡萄鸡丁
作为宫保鸡丁的衍生版本
去掉辣味
辅料改为新疆葡萄
酸甜可口
尤其受到女士和孩子的喜爱
是济宁当地十分流行的菜肴
汪鱼丝
“汪”是一种烹饪技法
是一道半汤菜
在炖煮的过程中
鱼肉丝表面的芡粉变得晶莹剔透
跟鱼肉融为一体
汤汁入口酸辣开胃
鱼肉吃起来滑嫩十足
大口吃鱼肉丝
是任城人对鱼肴的另一种诠释
蜜汁山药
蜜汁山药
以甜糯口感而著称
是一道甜而不腻的经典菜
“焅”是要把山药焅得更加松软
外层裹上一层薄薄的蜜汁
色泽晶莹剔透软糯香甜入口即化
因为鲁菜对烧糖十分讲究
所以焅山药
无论是口感还是滋味都是上乘
是一道必点的菜肴
炸鱼排
传统地方名菜
选用京杭大运河黑鱼为原料
将鱼肉处理干净后切成片状
裹上面糊或面包糠
放入热油中炸
外皮金黄酥脆、内里鲜嫩多汁
口感鲜香
带着浓郁的鱼香和油炸后的香气
任城的美食
是运河文化的缩影
每一道都承载着
这座城市的历史与记忆
这个国庆
带上这份美食指南
来任城开启一场舌尖上的旅行
让美味与快乐伴随你的假期
来源:任城区融媒体中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