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长假已开启
不少人正沉浸式享受假期时光!
如果你还在犹豫去哪玩
今天
小编给你一个来呼和浩特的理由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呼和浩特提出了一个新说法“15分钟文旅生活圈”,推出集景区、街区、文博场馆、商业综合体、新潮地标于一体的全域文旅活动,为市民及游客提供沉浸式、多元化的假日体验。
如何看待这个“圈”?从一个细节说起。以前的大黑河畔人烟稀少,很少有人到河边游玩,可如今,河岸边花海一片连着一片,露营地一个挨着一个,大黑河也成了人们赏花看风景的好去处。不过,这几年呼和浩特用心用力打造的并非一个大黑河。敕勒川草原、小草公园、雕塑艺术馆、呼和浩特博物院、宽巷子、护城河东街等等,从文博场馆到自然景观,从历史遗址到大小公园,呼和浩特通过系统规划,形成了“一廊两轴五带”的文旅空间发展格局,将全市分散的历史文化景区、自然景观景点串联成网,规模效应日渐显露。
如果说景区景点“颜值”的提升是吸引游客的前提,那么便利的出行条件、细致的服务则为游客体验提供了扎实的基础。这几年呼和浩特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公园绿地、步行道、自行车道等慢行系统的完善,让“15分钟”的物理距离变得舒适可达。地铁线路的延伸、公交网络的优化,更让市民能够便捷地抵达各个文旅节点。而服务细致更没的说,看看9月26、27日敕勒川草原音乐嘉年华上,从便民服务到现场保障,再到交通出行、配套优惠,呼和浩特用细致周到的安排和热烈氛围迎接每位观众,用心向乐迷传递城市的温情。
当然,打造这个“圈”的底气,并不仅仅在于呼和浩特具备的“能力”展示,而是这个“圈”巧妙地将经济发展与民生幸福融为一体,重新定义了现代城市生活的品质标准,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城市发展理念转型信号。
从经济视角来看,“15分钟文旅生活圈”足以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消费网络。餐饮、住宿、出行、日用等等,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呼和浩特推出了文旅惠民卡,计划发行10万张,预计带动消费达6000万元。这一数据背后,将会是无数小店业主的笑脸,是文旅从业者的忙碌身影,是城市经济毛细血管的畅通运行。这种“以小博大”的经济模式,与文旅部推出的“百城百区”计划不谋而合,印证了文旅消费在地化、小微化的趋势,也证明了文旅产业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的强大潜力。
而从民生层面考量,“15分钟文旅生活圈”实质上是在重新丈量幸福的距离。15分钟就能在宽巷子品尝地道美食,15分钟就可以到将军衙署参加一次非遗手作,15分钟就能在蒙草种业中心参加个研学活动......这种15分钟的便利都将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人们的假期不再是远途跋涉的专属,而是常态化的休闲选择。这种将文旅资源日常化、生活化的尝试,打破了旅游与生活的界限,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个人,每一天都可能成为“小假期”。
值得深思的是,在这个15分钟圈层里,经济与幸福是共生关系。文化活动的繁荣会带动消费增长,经济收益又会反哺于更优质的文化服务供给,进而提升市民幸福感,而幸福的市民又会产生更多的文化消费需求,如此循环往复。
15分钟
是时间尺度
也是情感尺度
这个小小的圈
圈出的是市井烟火与诗和远方的完美融合
是经济活力与民生幸福的相得益彰
它告诉我们
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
不是冷冰冰的经济数据
而是每个人脸上满足的笑容
只有经济发展与人民幸福
在同一条路上并肩前行
这样的城市
才是真正值得向往的理想家园
让我们一起期待
呼和浩特能够持续发力
让这个圈更加完整、更有温度
丨来源:青橙融媒综合(文字:王英 图片来源:许婷及资料)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于惠敏
丨审核:韩舒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