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黄昏,英雄的娄山关。
山岗上,“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诗情与言志,在烈烈秋风中澎湃激荡。
山麓下,“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景致在娄山关避暑小镇演绎“红”与“火”。篮球场上,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第三届“征越杯”篮球赛火热落幕。上万人共唱《我和我的祖国》,一面上千双手托起的巨幅五星红旗,如涌动的红色海洋,浪花飞溅娄山神圣的红色。
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篮球赛为旅游加持造势,融合生态清凉避暑、红色精神传承元素,带给这个红色小镇一种别样的色调。当天,152位旅居板桥十年以上的避暑游客获得“荣誉村民”称号,10位游客被聘为“乡村旅游顾问”。
娄山关,这个红色的革命山岗,因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转战于此,因伟人毛泽东抒发的《忆秦娥·娄山关》革命诗词于此,而成为遵义红色历史的精神标签和红色旅游胜地。
两山巍峨,苍松翠柏。国道、高速一路向北,从娄山关长征小镇穿境而过。棕红色为主体的民居一条街,一栋连着一楼,一家连着一家,旅馆、客栈、宾馆各有各的不同。娄山关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陈正庆告诉记者,小镇主要包括古镇、新镇两条主街,沿210国道一线而立,10年前政府统一规划建起风格一致的186栋红房子,安置着从山上搬下山来的196户800多村民,加上老街260户1400人原住居民,以及围绕娄山关景区提升改造后的周边村民,共有1470多户人家4600多人。
漫步小镇,这里红色如锦。九十年前,红军长征时老百姓“点灯迎红军”的这个曾经充满红色荣光的小街,在新时代的今天点亮“根”与“魂”的脉动。屋檐下盏盏红色的灯笼,收集民意与事务协调的“红管事”,政策传播的“红喇叭”,商户代表自治的“红钥匙”,志愿服务的“红马甲”,保洁环境的“红阿嫂”,小小宣讲员“红孩子”,农民免费供旅客阅读的“红色农家书屋”,唱红色歌曲、读红色故事、讲红色故事,红色基因耕植红色旅游,小镇成为贵州省首批23个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之一。在这里,红色就是一种生活。
“这里藤编的‘红军小灯笼’纷纷走进党校课堂和国民教育课堂。今年,‘红军小灯笼’走进全国两会会场。”62岁的老党员马天志说,板桥藤编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产品主要有藤编家具、器皿、工艺美术品等200多个品种,产品种类繁多,样式精美,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带动就业300余人年销售额达850万元。黄焖鸡、冷水鱼、天麻、豆腐干等土特产,让小镇经济火起来。
“红”旅游带动增收“火”。这些年,地方党委政府围绕乡村旅游精品点分布,开设农家乐和民宿近300家,标准床位15000张以上,旅游产业从业人员超过2000人,餐饮和住宿日接待能力30000人次以上。今年夏天,旅居小镇游客超过1.2万人次。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60万人次。旅游带动当地农家乐年户均纯收入超过5万元。
连续五年来这里避暑的四川游客卢世俊感慨:“旅游这么多年,没想到能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这位74的客人是一位老党员,他所说的“家”指的是党组织。今年板桥镇成立“心栖娄山候鸟党支部”,他主动担任党支部书记,将避暑游客中的155名“候鸟”党员组织起来,亮身份、作表率,出谋划策,服务游客。
与其说这是一场夏日度假的旅程,不如说是一场红色精神的洗礼。81岁的重庆游客贺栋良动情地说:“活动充满正能量,这种壮观场面让人心潮澎湃,感觉特别震撼,不仅让人感受到欢乐,更让人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和民族的团结。作为‘心栖娄山候鸟党支部’的一员,我要发挥游客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作用,助力板桥避暑经济发展!”
红色之光处处涌动。吴娄客栈的老板吴正江告诉记者,这个夏天他家的20个房间住满40多个重庆、成都、长沙客人,客栈以绘画或故事标识透出浓浓的长征红色氛围。而且往往,他亲自开车送客人上娄山关景区观风景。
娄山第一庄的老板昌会刚经营乡村旅馆多年,他家400多平方米的客栈染尽红色意象,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经营的“娄山黄焖鸡”引来旅客四季满满,每年7—9月避暑客居多,平常接待团队客人,多时一个月有20来支团队,一年下来接待游客三四万人次,给全家带来不菲的收入。
山上山下,红色旅游如画。小镇已形成乡村民宿、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参与的多元业态格局。在娄山关景区大厅,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胜利邮局”“西风台云见”让游客感受新业态。“娄山关大捷”实景演出让游客现场体验视觉听觉。“诗词馆”通过AR诗词瀑布流、VR娄山关战斗体验、幻影成像等现代信息技术让游客感受中国革命历史、接受红色文化教育。
蓝天,白云,阳光。沿着小镇盘山而上,娄山关上游人如织。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落虹梯霞—“雄关漫道、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娄山关小尖山战斗遗址、纪念林、长空桥、雁鸣塔、《忆秦峨·娄山关》词碑、“娄山关”摩崖石刻、西风台、夕照亭、观海楼等“娄山十景”红色与绿色交响,拓展研学、培训、场景教学新业态,形成“红绿”“红育”“红旅”融合发展,构成小镇红色旅游蔚为大观。
“今年1月到8月,平均每天到娄山关景区的游客超过3000人次。全年可达40多万人次。”遵义长征小镇旅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婷介绍,公司主要负责娄山关景区运营,年产值达3000万元,尚不包括小镇乡村旅游。
站在1700多米海拔的观海楼远眺群山,71岁的长沙游客王智兴奋不已:“年轻时从毛泽东的诗词中读到过娄山关,亲临这里观光,回想90年红军长征以来的中华巨变,真是让人心潮澎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其伦
编辑 李洋
二审 陈颖
三审 潘树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