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家国同庆。10月1日,在中秋与国庆“双节” 叠加的喜庆氛围中,享有“西北瑶池”美誉的文县天池景区正式开启长假待客模式。
今晨,记者早早走进天池景区,天魏山巅的晨雾还未散去,天空飘着沥沥细雨,澄澈湖面倒映着水墨山岚与鲜红国旗。来自甘肃省内兰州、天水、甘南及四川、陕西、重庆等周边省份的游客携家带口、呼朋引伴,沿环湖栈道漫步赏景、拍照打卡。下午三点多开始,景区的客流逐渐攀升,节日的氛围愈来愈浓厚。
步入景区,一步一景皆成诗画。
环湖的岸边山林开始偷换“彩装”,零零星星的金黄、浅紫、橙红镶嵌在环山翠绿间,倒映湖中,分不清是山入碧波,还是水染层林。山间薄雾轻盈缭绕,缓缓散去,平添几分仙境的缥缈。游客们驻足远眺湖光山色,举起手机、相机不时定格天池美景,欢声笑语与活动歌舞、游船笛鸣交织,绘就了景区里最动人的“节日乐章”。
“外婆,文县天池太美啦,镜头都装不下了!”来自兰州的小朋友张夏雨难掩兴奋与惊喜,激动地拥抱向外婆,稚嫩的声音里满是对美景的赞叹。
除了醉人的自然景观,景区还精心融入的白马人民俗文化元素,更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独特地域风情。
在东码头沿岸,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微风中猎猎飘扬,成为游客必打卡的“红色地标”。他们以碧水为幕、红旗为景,在镜头前留下“与祖国同庆”的珍贵瞬间。湖畔上演的非遗《火圈舞》更点燃现场游玩儿氛围。
跳《火圈舞》的都是天池景区里的村民,他们身着特色白马服饰,踏着欢快节奏舞动,吸引不少游客主动加入,在互动中触摸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土琵琶弹唱的悠扬曲调、羊汤号子的质朴唱腔萦绕山间,让“游天池、观山水、品文化、享美食”的多重体验“具象”生根了。
下午时分,天池景区客流开始渐增。这背后,是用心用情的全方位服务保障。日前,为确保“双节”期间接待顺畅,县委、县政府提前部署,县党政主要领导多次调研指导,联动天池镇、景区管理方及公安、交管、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从“行、停、进、游”四大环节精准发力,统筹车辆动态调配,保障游客接驳高效;启用新建停车场并开放周边临时车位,新增近500个车位缓解“停车难”;优化线上购票、线下检票流程,增设3个临时服务窗口与2条快速通道,将游客平均入园时间压缩至5分钟内;6支安全巡视队沿线路不间断巡查,6个“暖心服务岗”提供咨询引导、热水供应、应急药品等便民服务,全方位织密织牢安全保障网。
“从停车场到入园坐大巴,再到天池湖区都很顺畅,工作人员也很贴心,像我这样带着老人孩子来游玩儿的感觉特别省心。”来自重庆的游客李鹏程先生说。
“首日平稳有序的接待,为整个长假打下了好基础。” 文县天池景区的负责人李海峰表示,接下来,我们将根据客流变化优化服务细节,践行“生态筑基、文化铸魂、服务提质”理念,以更优风光、更暖服务迎接八方游客,持续擦亮文县天池这张“生态旅游名片”,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赋能县域发展、带农增收,让游客在青山碧水间欢度一个安全、舒适、难忘的幸福“双节”。
(记者 刘玉玺 王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