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全媒体见习评论员 彭鹤鸣
今年长达8天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点燃了不少家庭追寻“诗与远方”的旅游热情。假期到来前夕,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5年第一批旅游市场导游乱象、强制消费等问题整治典型案例,涉及无证经营、虚假宣传、胁迫消费、兜售物品等一系列旅游违法行为,可谓大快人心。
游客远道而来,人生地不熟且信息获取有限,常常会掉入一些无良旅游从业者精心挖好的“坑”中。但事实上,坑蒙拐骗式的“一锤子买卖”赚得了一时快钱,却会砸掉景点的响亮招牌、毁掉景区多年积淀得来的良好声誉,是竭泽而渔的“下下策”。比如青岛38块钱一只的“天价虾”,使“好客山东”的口碑严重受损,一度让曾经人气旺盛的青岛啤酒节变得门庭冷落;厦门被记者曝光鼓浪屿景区“宰客一条龙”产业链——导游和司机联手设计多道抬价环节,让不少游客对这座美丽鹭岛望而生畏……
旅游业市场巨大,长期以来,存在一些贪图牟利的旅游违法行为。针对这些乱象,各地须明确市场准入、价格监管、服务质量等细则,对“黑社”“黑导”等违法行为实施联合惩戒,同时强化全链条监管,构建起基于法治的治理体系,以维护良好市场秩序。此外,游客们也要做好旅行攻略、选择正规合法的旅行社,并在出行途中擦亮双眼,在遇到旅游违法行为时,可及时拨打举报电话(12345)、联系全国文化市场举报平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整治旅游违规之外,各地景区主要靠什么去吸引游客?一方面,山水名胜、美景美食是立足之本;另一方面,更需要旅游从业者亮出真诚待人的态度,把游客真正当作自家人。例如近日火爆互联网的“鸡排哥”,虽然只是江西景德镇的一个摆摊商贩,却用乐观而真诚的态度打动了每一位顾客,为当地文旅业赢得赞誉。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增长20.6%。“旅游热”生机勃发的背后,更需要各地大力整治行业乱象,切实践行“真诚待客”。唯有如此,方能将流量化作“留量”,让游客宾至如归、放心常来,让旅游业业绩长虹。
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