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晚,一场融合民族韵律与时代心声的“龙颂华章·红歌会”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举行。国庆和中秋假期里,上海自然博物馆和上海天文馆将延长开放时间,推出“龙吟九州·夜耀中华——国庆中国龙奇妙夜”、《英雄归来之哪吒》国风VR空间体验等一系列特色活动,为公众欢度长假送上“科普大餐”。
依托正在举行的“中国恐龙大展”,上海自然博物馆从10月1日至7日连续七晚推出“国庆中国龙奇妙夜”活动,10月1日延时开放至晚上10时,10月2日至7日延时开放至晚上9时。夜间活动是上海自然博物馆的节庆文旅项目,旨在推动科普资源与节日文化深度融合,助力上海打造“24小时城市”新名片。
“龙颂华章·红歌会”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举行。
上海音乐学院的演奏家们10月1日在自然博物馆B2中庭,演奏经典爱国主题音乐、国风音乐和民族音乐。据介绍,10月2日“龙惑解谜·故事会”将面向中小学生发起好奇之问,邀请专家与孩子进行互动问答,还结合库房探秘环节,带领孩子们探寻博物馆藏品背后的故事。10月3日“龙跃狂欢·电音夜”以电子音乐为纽带,连接远古自然与现代科技,让博物馆变成充满生机、动能与未来感的声场实验室。10月4日“龙宴食光·食验室”结合“螺说·古生物餐厅”科普品牌,邀请观众参与创意手作,了解恐龙的化石特征、生活习性和古生物学研究成果。10月5日“龙漫幻想·二次元”融入Coser巡游、女团表演、随机舞蹈等元素,为Z世代打造一场自然与二次元交织的线下活动。10月6日“龙韵东方·国风夜”邀观众参加国风追月寻光游园会,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力。10月7日“龙寻迷踪·侦探夜”以恐龙展厅为“案发现场”,以古生物学证据为“破案线索”,打造沉浸式侦探体验。
10月1日至8日,上海自然博物馆日场活动同样精彩。在探索中心,自然移动课堂、化石挖掘、自然放大镜等热门课程持续向观众开放。
上海自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庆中国龙奇妙夜’不仅是科普活动,更是一次文化创新的尝试。我们希望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让科学知识走出展柜,走进大众生活,尤其是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与探索。”
孩子们在参加“国庆中国龙奇妙夜”活动。
10月1日至7日,上海天文馆延时开放至晚上8时,闭馆后还将举行“邂逅星空”观星活动。馆方围绕“科技+文化”主线,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互动性强的主题科普活动。“SAM WALK”导览是上海天文馆的特色讲解活动,国庆期间推出“苍穹纪事”主题。观众可跟随讲解员,深入了解从东方红一号到载人航天的中国航天历程。走进“大器星成”陨石文化展,讲解员将身着汉服,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讲解。展厅里,观众还可参与“磬·听”天文说书、“希克苏鲁伯”天文相声、“星纹天予”陨石主题探索等多项活动。“邂逅星空”观月活动在馆外公共区域举行,馆方已架设多台科普级天文望远镜,由科学教师为观众讲解环形山、月海等月球表面特征。
长假里,上海天文馆还推出了《英雄归来之哪吒》国风VR空间体验项目,以“天文科普+国潮科技”融合的新范式,开启公众探索宇宙的新方式。观众将化身“太乙门徒”,跟随哪吒的脚步,在祝融火山、万年冰原、深海龙宫三大场景中解锁天文知识。体验全程支持多人协同互动,结合高精度手势识别和实时渲染技术,可实现场景自由漫游、道具交互与任务协作,让人产生很强的代入感。
《英雄归来之哪吒》海报
这一VR体验项目已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同步推出。为激发青少年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在自然博物馆上线的有《海底两万里》《地心侏罗纪》《爱丽丝梦游仙境》等依托经典IP的VR体验项目。
原标题:《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长假活动精彩纷呈,开放时间延长至夜晚》
栏目主编:黄海华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俞陶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