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国庆假日,去坝上草原观赏秋色的计划就要付诸实施。是自驾前往,还是乘坐高铁,对我来说都通向愉悦惬意。
退休后,我过上了向往已久的乡居生活,大部分时间住在京城西北方向的河北怀来县,官厅水库旁的一个小镇上。溽热的夏日,朋友从京城驾车来这里探望,说一翻过八达岭长城,即刻察觉到一股凉爽之气扑面而来,周身黏湿之感一扫而光,快哉快哉!
友人讲述时眉毛飞扬,表情生动。这倒并不完全是夸张。这个地方在长城以北,是被称作塞北或塞外的区域,天地间的确充溢着某种特别的气息——高远坦荡的天空,澄澈透明的阳光和空气,浩荡无羁的风,以及被它们笼罩、照耀和裹挟的生机蓬勃的树木和庄稼……虽然已经住了几年,这里的风物仍然让我迷恋。
退休并没有彻底割断与既往生活的关联。我有时会收到参加活动的邀约,需要回到100公里外的城里。这对我并非难事。驾车出小区驶出10多公里后,有两条高速公路都通往目的地,一条是京藏高速,一条是京礼高速,不到两个小时,就能回到京城的家。
旅程中,我享受着游目骋怀的快意。开通多年的京藏高速,在燕山与太行山两大山脉交会地带的峰壑间盘旋起伏,随着车轮飞驰,四季之美次第映入眼帘——春天漫山遍野粉红色的杏花轻盈摇曳,夏日满目浓密碧绿的林木草丛,秋天红树黄叶交织出绚烂的色彩,冬天嶙峋赤裸的山体透露着威严寒冽。京礼高速是北京2019年世园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配套交通设施,我行经的路段有连续5个隧道,最长的将近6公里。隧道内安装了各类高科技设备,清晰鲜明的标示牌,亮度柔和的示廓反光带,完备的数字化监控设施,让穿行安全而舒适。
这里是华北平原向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也是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势力长期对峙的前线,山峦层叠,地势险峻。作为重要的防御工程,蜿蜒起伏的八达岭长城就修筑在此地连绵的山脊上。
即便是数十年前,从北京城中来这里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还是燕园里的一名学子,大学三年级的暑假前,全系同学乘车到当时被称作“北大200号”的地方,如今的北京大学昌平校区,参加为期一周的植树劳动。校区位于昌平城区西北几公里外的山坳里,道路狭窄,坑洼不平,汽车走了半日才到达。如今,我京城小区的邻居去看望正在那里参加暑期训练营的儿子,开车走京藏高速,最多一个小时就到了。
驾车经过八达岭区域时,有时会看到银色的高铁列车驶出隧道,飞速驰过,转眼间不见踪影。这是世界首条时速350公里智能高铁京张高铁。它与几条高速公路一道,构成了这一带的交通主动脉。
100多年前,京张高铁的“前身”京张铁路,就修筑于这里的崇山峻岭间。它是中国人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干线铁路。主持这一工程的是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的詹天佑。
去年夏季的一天,我驾车来到八达岭长城北侧的詹天佑纪念馆,它建造在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上方。上到纪念馆二楼,四面风光尽收视野。两座自东南向西北延伸的高耸山脉,夹出一条近20公里长的山涧溪谷,这就是关沟,古代自华北平原通往蒙古草原的交通要道。眼前是山谷相对开阔的地带,成为几条公路与铁路的行经之地。下面不远处,是时速350公里的京张高铁,对面山脚下,则是110多年前建造、当时只有35公里时速的京张铁路。两条京张线路,跨越了一个世纪的漫长时光,是中国铁路发展历程的见证。伫望中,一种时空张力扑面而来,让人感慨万千。
有的时候,我也会乘坐高铁,来往于京城和这一处住所。
列车驶出北京清河高铁站,迅疾提速,窗外连绵参差的楼厦和川流不息的人群,很快变为无边的旷野和绿色的廊道。穿越一条十几公里长的隧道后,眼前闪现出官厅水库的粼粼波光。仅仅半个小时,就到达了目的地东花园高铁站。
走出车站,我坐上放在旁边停车场里的汽车,沿着一条连接京冀两地的康祁公路,向十几公里外的住处驶去。几年下来,公路两边的风光,已经深深烙刻进我的脑海:春天,坚硬虬曲的葡萄老藤上绽放出嫩绿柔韧的枝叶;夏天,茁壮茂密的玉米地一直延伸到天际;秋天,成片的海棠树上缀满了鲜红透亮的果实;冬天,水库北岸一排屏障般的山脉巅峰笼罩着皑皑白雪……季节轮回,大地袒露着无穷无尽的美丽。
车轮飞驰中,这一片古老土地的充沛活力,周而复始,鼓荡不息。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