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头
编辑|洲洲影视娱评
十月一日的朝阳刚染红天际,街头的五星红旗便随风舒展。
奶茶店的国庆限定杯套、小区门口的灯笼串,处处透着欢庆的暖意。
但细心观察便发现,今年的国庆大变样!
一、反向旅游:小众小城成新宠
往年国庆首日,热门景区的拥挤场景堪称 “壮观”:
故宫红墙下,游客摩肩接踵,想拍一张完整的宫殿照片都要等上十几分钟;
西湖断桥被人流 “填满”,往前走一步都要跟着队伍挪动。
湖面的游船仿佛在 “人潮” 中穿行;
张家界索道的队伍从入口蜿蜒到停车场,排队两小时、体验五分钟成了常态。
朋友圈里满是 “看后脑勺比看风景多” 的吐槽,照片里总有陌生人乱入的身影。
今年的出游画风却彻底反转,“反向旅游” 成了主流。
福建漳州镇海角,白色灯塔矗立在海边。
零星游客沿着海岸线散步,或是坐在草坪上静候日落,随手一拍就是美美的风景照;
云南芒市的勐焕银塔前,游客从容地打卡拍照。
午后的傣家竹楼里,人们悠闲地喝着泡鲁达。
听着远处传来的孔雀啼鸣,整个场景透着松弛感;.
国庆首日,漳州、芒市、乐山等小众目的地的酒店预订量较去年暴涨 300%。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民宿甚至提前一周就被订满;
二、月饼遇冷:高价礼盒失宠,新鲜果篮成送礼新选
往年国庆叠加中秋时,超市的月饼区堪称 “流量中心”:
货架被各式礼盒堆成小山,鎏金包装、木质提盒、丝绸衬里的款式应有尽有。
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不少礼盒里还搭配茶具、丝巾等附加品。
但在如此华丽包装下也只是6小块普普通通的月饼。
货架前挤满挑选礼盒的人,单位批量采购发福利、市民拎着礼盒走亲访友成常态。
节后不少家庭的月饼堆在冰箱里,要么过期扔掉,要么只能当作早餐 “硬啃”。
今年的月饼货架却十分冷清:
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超市里,月饼区不再是 C位。
即便到了上午购物高峰时段,也只有零星顾客驻足。
往年热销的千元高端礼盒几乎绝迹,货架上多是 50-200 元的简约包装款。
油纸包裹的散装月饼占比大幅提升,这些月饼主打低糖、无添加。
保质期缩短到 90 天,更贴合健康饮食需求。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水果店的热闹:
新鲜果篮成了送礼新宠,透明包装里装满阳光玫瑰、秋月梨、猕猴桃等应季水果。
价格从 88 元到 200 元不等,既能看到水果的新鲜度,又不用担心华而不实。
不少水果店的果篮销量较去年翻倍,国庆首日,部分门店的果篮日销量突破 200 个。
三、婚宴新风:从 “讲排场” 到 “重真心”
国庆佳节向来是婚宴旺季,酒店的热闹程度堪比春运:
门口立着气派的充气拱门,迎宾队伍穿着统一礼服,电子屏循环播放新人的婚纱照;
宴会厅内水晶灯璀璨,舞台被鲜花、纱幔环绕,桌上的烟酒也都价格不菲。
动辄二三十桌的宴席,单是菜金就要花上十几万。
新人从早到晚忙着换装、接亲、敬酒,应付几十桌宾客的祝福。
婚礼结束后往往累得连饭都吃不下,不少人吐槽婚礼现场像表演,没感受到溢出的幸福感。
今年国庆的婚宴却刮起极简风:
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的酒店里,小型婚宴成了主流,3-5 桌的宴席占比大幅提升。
场地布置不再追求 “奢华”,而是用绿植、灯笼、简约海报替代鲜花纱幔。
更有不少新人还选择在草坪、民宿举办户外婚礼。
婚礼流程也大幅简化,取消了接亲堵门、当众煽情等环节。
只保留新人誓言、家庭感恩、亲友互动等核心内容,更注重情感表达而非冗杂的仪式感。
越来越多年轻人认为 “婚礼是两个人的事,没必要为了排场委屈自己”。
简约却真诚的婚礼反而更让人印象深刻。
四、物价平稳:从 “逢节必涨” 到 “稳稳当当”
每逢佳节物价涨,国庆更是涨上涨
每到国庆节超市、菜市场的物价都是百姓最离不开的话题。
菜市场里,蔬菜价格普遍上涨一半,菠菜、茼蒿等绿叶菜每斤能贵出好几块;
猪肉价格也是飞速上涨,排骨甚至突破30块1斤;
餐馆也悄悄上调菜价,一盘家常的炒青菜能卖到 28 元,火锅锅底费上涨。
超市里的节日礼盒更是 “一天一个价”,不少市民吐槽 “过节比平时多花不少钱”。
反观今年国庆的物价却格外平稳:
河南郑州的农贸市场里,黄瓜两块五,西红柿三块,和节前价格基本持平;
猪肉价格稳定在20块左右,较往年同期还低了不少;
北京超市里的现烤桂花欧包、新鲜螃蟹明码标价,没有任何节日溢价。
甚至部分生鲜产品还推出国庆特惠活动。
这背后是各地的 “稳价行动”:发改部门提前启动生活物资保供机制。
强化区域联保联供,增加肉菜蛋奶的储备量,确保市场供应充足;
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巡查力度,严查商家哄抬物价、价格欺诈等行为。
物价稳了,市民采购节日物资时更安心,不用再担心买贵了、买不到的问题。
五、居家食趣:从 “下馆子” 到 “做美食”,烟火气里藏温情
火锅店里,叫号机前排着几十桌等待的顾客,等一两个小时才能入座点菜是常态;
网红餐厅门口,年轻人拿着号码牌排队,甚至有人提前 3 小时来占位;
家庭聚餐时,一桌要点十几道菜,荤素海鲜齐全,最后往往剩下大半。
不少人节后调侃 “国庆七天胖三斤,一半是馆子菜,一半是剩菜”。
今年国庆,居家做饭已经成了节日新风尚:
厨房里的烟火气取代了餐馆的喧闹,不少家庭选择自己采购食材做美食。
有人跟着短视频学做 “国庆主题餐”,用草莓、蓝莓摆出五星红旗造型的蛋糕。
有人尝试 “地域美食挑战”,上海家庭做葱油蟹、广州家庭烤生蚝、成都家庭煮甜水面。
还有人带着食材去近郊露营,在草地上支烤架,煮火锅,边吃边欣赏自然风光。
结语:
这些看似反常的变化,实则是国庆过法的升级。
我们不再被面子绑架,不再为跟风买单,而是选择更贴合自身需求、更有温度的过节方式。
大街小巷的红旗依旧随风飘扬,人们的笑容却越发的灿烂明媚。
这个国庆,因为这些不一样,多了几分从容与真诚,也多了几分让人难忘的烟火气。
部分参考资料:
新华社|故宫博物院首次实现全网售票.2017
中国日报网|《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报告2025》在京发布 中国旅游百强县、百强区名单揭晓.2025
新华网丨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2025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