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风,染黄了稷粟,澄澈了天空,也为“世界风筝都”——潍坊,注入了最澎湃的活力。当举国欢庆的“中国红”与漫天飞舞的“风筝彩”在天空下交织,一幅关乎传统与未来、扎根与飞翔的城市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座城市的风华,恰似手中的风筝,既深情地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又自信地翱翔于时代的蔚蓝天空。一根风筝线,牵起的不仅是翱翔天际的纸鸢,更是一座千年古城的文脉与雄心。
从天空回到大地,从传统望向未来,潍坊正以其独特的文化密码与发展哲学,向每一位驻足者发出诚挚的邀约:国庆与潍坊相见,在节庆的欢腾之下,去亲眼见证,一座城的风华,如何能既底蕴深厚,又万户生根。
文脉新声,活力迸发诉说潍坊风华
如果说国庆的潍坊是一场流动的盛宴,那文化便是这场盛宴的灵魂底色。它不囿于博物馆的展柜,不限于历史的记载,而是鲜活地生长在城市的肌理之中,在每一处可触可感的细节里静静流淌。
潍坊风筝牵动着代代相传的巧思;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纹样印着市井烟火;潍坊核雕在方寸间容纳万千世界;高密剪纸剪出百态生活……这些曾藏于巷陌的非遗技艺,从未停止生长。它们在当代传承者的创新里,不断长出新的模样,成为可触摸、可体验、可分享的城市风景,也为每一位驻足者打开一扇读懂潍坊的窗。
这份生机,同样体现在潍坊日益完善的文化生态中。截至2025年6月,潍坊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7项、省级12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15名、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90名;全市规上文化企业增至275家,A级旅游景区增至100家;2024年国内游客接待人次及国内旅游收入较2020年分别增长89.2%、84.4%,展现出文化赋能发展的蓬勃活力。
从千年传承的老手艺到蓬勃生长的新文化业态,潍坊正以多元的文化表达,让每一位来访者在触摸历史脉搏的同时,读懂这座城历久弥新的韵味。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国际和平城市、东亚文化之都、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等一张张城市名片,不仅是文化实力的见证,更成为这座城市走向世界的桥梁。
在风筝飞舞的蓝天之下,在年画弥漫的墨香之间,潍坊,正以独特的文化语言,向世界诉说着它生生不息的古今风华。
量质齐升,刚柔相济彰显城市底气
潍坊以工业为“强引擎”,以农业为“压舱石”,在“刚柔并济”间,探寻着独属于这座城市的稳健发展节奏,走出了一条兼具速度与温度的发展之路。
工业的硬核实力,是潍坊冲刺向前的核心动能。“9+3+N”产业聚链成势,动力装备、智能农机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15种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在全球、亚洲、国内前三;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达1459家,规上工业产值、营收双过1.2万亿,入选全国首批20个制造业新型技改城市试点。每一组数据,都印证着潍坊工业“向高而攀、向新而行”的雄心,也生动诠释了“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实干赢得未来”的奋进姿态。
在风筝线下的这片沃土上,同样书写着关于耕耘与丰饶的时代画卷。作为“中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的标杆,2024年潍坊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358.7亿元、全省第一,蔬菜、畜禽、花卉、农机、玉米5个产业突破千亿级,粮食连续四年“三增长”,蔬菜产销量、盆栽花规模全国最大,全国500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数量全国第一,入选全国首批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
这股从泥土中勃发的创新力量,不仅驱动着乡村全面振兴,更让“潍坊农业”的金字招牌成色更足、分量更重。
从工业集群到农业矩阵,从车间的机械臂到田间的智慧大棚,潍坊以工业为擎、农业为基,既跑出了产业发展的“加速度”,也守住了民生福祉的“保障线”。这份“刚柔相济”的产业智慧,正是潍坊稳健发展的底气所在,也让“一座城的风华”有了最坚实的支撑。
龙象为媒,气象万千诉说生命史诗
潍坊以“龙象之城”的独特姿态,将地质遗存转化为文化资产,用恐龙长吟与象鸣共同谱写成这座城市的永恒交响。
2024年12月28日,潍坊象化石正式对外亮相。作为全球发现的最大象类化石,复原后其肩高可达4.83米,体长8.5米,体宽2.2米,门齿长度达3.7米,既是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巨无霸”的实证,更填补了猛犸象演化研究的关键空白。
在潍坊诸城,古生物学家先后命名了“巨大诸城龙”“巨型诸城暴龙”“诸城中国角龙”等十多个恐龙新属种,填补了恐龙研究领域的空白,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次对古生物认知的突破。2025年8月,研究人员在潍坊诸城发现了一块暴龙股骨化石和一块椎骨化石,经诸城市恐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与来自美国、加拿大的学者联合研究并确定,诸城地区存在体型堪比最大霸王龙“苏”(Sue)的暴龙类恐龙。
当一系列发现震撼世界,潍坊“龙象之城”的称号便不再只是一个地理符号,而是蜕变为一段能跨越时空的文化叙事。当恐龙的足音穿越亿万年时光,与冰期巨象的嘶鸣在潍坊大地交织回响,这座被赋予“龙象之城”美誉的城市,正在向世界展开一幅跨越时空的生命长卷。
潍坊深知,“龙象”的故事不应止步于博物馆的展柜,而应融入城市肌理。漫步在潍坊的街巷,街巷景观的设计独具匠心,处处彰显着“龙象”元素;在日常文化的表达里,“龙象”印记也随处可见。可以说,“龙象”已深深扎根于这座城市,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潍坊以“龙象”为核心,构建起跨文化、旅游、文创等多领域的融合型文化生态圈,用系统化的规划与扎实的实践,让“龙象之城”的内涵不断丰盈,外延持续拓展。
这座将史前文明与现代产业完美融合的城市,正以“龙象”为媒,邀请世界共同聆听地球生命最壮丽的史诗。
市井暖意,烟火可亲折射幸福底色
当人们走在潍坊的街巷,与那份飘散的生活气息相遇,便会发觉:这座城的温暖与鲜活,从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触可感的日常。
在这座城市,文明是看得见的风景。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服务送到家门口;超然书房以文化综合体延伸阅读场景,让阅读触手可及,成为家门口的“诗与远方”;180万名志愿者用实际行动不断刷新城市精神海拔……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次援手,都在诉说着最动人的城市故事,诠释着最质朴的人间真情。
“一方食事,承载一方风情”,文明的风景不仅塑造着城市的风貌,更滋养着生活滋味。刚出炉的肉火烧外酥里嫩,唤醒整座城市的味蕾;“万物皆可卷”的朝天锅,包裹着潍坊人包容豁达的生活智慧;一碗热腾腾的鸡鸭和乐,用代代相传的老手艺温暖着每个人的胃与心……这些刻在味蕾上的乡愁记忆,与无处不在的文明细节共同勾勒出潍坊最动人的城市画像。
正是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生动诠释了潍坊“崇文尚德、惟实励新、开放包容、自信图强”的城市精神,它不在标语里,而在传承人对味道的坚守中,在市民对生活的热爱里,更在这座城市对文明的不懈追求中。
当国庆的灯火点亮潍坊的夜空,熙熙攘攘的街头,此起彼伏的欢笑,共同谱写成安居乐业生动乐章。置身其间,你能触摸一座城的温度,体验活色生香的生活本味,感受潍坊蓬勃的心跳。
而关于潍坊的故事,也将继续在岁月的长河中被人们传颂、书写、铭记。
一座城的风华,究竟源于何处?
在承载记忆的青砖,在托举未来的手掌,更在每一个为生活与理想奔走的平凡身影里。这便是潍坊——一座兼有历史厚度、时代热度和烟火温度的城市。它的自信,源于千年文脉;它的温暖,来自街巷的日常。
与潍坊的相见,从来不是一场短暂的邂逅,而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与时代同行、与生活共鸣的深刻体验。告别时不必遗憾,因为潍坊的故事仍在继续。待下一次重逢,无论是春日的纸鸢满天,还是秋日的硕果满枝,这座城市都将以更鲜活、更厚重、更充满活力的模样,等待着与你再次相遇,共赴一场传承与新声、热爱与未来的新旅程。
新黄河客户端:李婉清
编辑:贾秀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