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网讯(海峡网记者 李牧晨)9月25日,由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采风问俗 ‘遗’脉相承——国内外主流媒体非遗文化踩线”活动在南平市光泽县崇仁镇启幕。当媒体采风团入住“枕溪山房”,推窗即见的古镇田园溪景令人屏息:明媚阳光下,清澈的北溪如同晶莹剔透的玉带蜿蜒流淌,鹅卵石栈道在岸边延伸,古朴的民居与远山近水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和谐而充满生机的山水画卷。在崇仁故里历史文化风貌区,传统与潮流在此碰撞,诗意与烟火在此并存,非遗文化积淀与新时代活力交织,共同谱写着闽北山乡的动人篇章。
崇仁故里历史文化风貌区
北溪湿地:生态画卷铺展“最远江南”诗意
推窗即见的山水田园风光
北溪美景如诗如画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沿着岸边铺满鹅卵石的小路缓缓前行,北溪栈道、亲水平台、鱼鳞坝、白鹭栖息地、乌桕岛等景观节点如珍珠般串联,尽收眼底。空气清新,水流潺潺,白鹭翩跹……记者顿悟,原来,向往的“远方”近在咫尺。
据崇仁镇党委书记高丽萍介绍,崇仁故里历史文化风貌区由北溪湿地、崇仁旧忆、枕溪山房、竹波水道、财演老街等多元场景共同构成,而北溪,无疑是这幅画卷的灵魂所在。“古时的交通主要靠水运,在崇仁境内的北溪河沿线就有三个古渡口。以前,北往寨里、司前、江西,南往福州的货运往来都必须经过这里,在这里停歇、交易,慢慢形成了商贸繁荣的崇仁明清古街。”高丽萍告诉记者,如今这里成为了游客们乘舟戏水的好去处。
北溪水上项目——碧波踏浪趣玩区
千年樟树下,“中国国家地理最美风景线”标牌格外醒目
在岸边的一棵千年樟树下,一块写着“中国国家地理最美风景线,光泽·北溪湿地”的标牌格外醒目。记者了解到,这里是国家地理杂志为光泽评选出的10处最美风景线其中之一打卡点,也是最能体现光泽“最远江南”特点的所在,在树下可以观赏1200多年的古樟树、400多年历史的崇仁古街、古渡口等历史人文风光,以及北溪湿地、纱帽山、乌君山等生态自然风光。
北溪上的鱼鳞坝
依托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专业团队的全域规划设计,崇仁故里历史文化风貌区将周边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巧妙结合,使游客在饱览山水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历史韵味。置身其中,呼吸着大自然的馈赠,感受着乡野间的松弛感,让人沉醉其间,领略“最远江南”的独特诗意。
古街寻“遗”:多元业态激活非遗魅力
崇仁古街
漫步崇仁古街,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门。这条沉睡的古街,如今正以深厚的非遗文化底蕴,借助新业态的力量重获新生。在“采风问俗 ‘遗’脉相承”活动中,记者沉浸式体验了崇仁古街多元的文化魅力。
崇仁古街旁的十字巷
据了解,崇仁古街拥有大量明清古建筑,但由于年久失修、产权分散、缺乏统一规划,许多古建长期闲置,文化资源面临流失风险,部分建筑存在安全隐患。为此,崇仁镇科学制定崇仁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采取“产权置换+以修代租”的创新模式,由乡村振兴公司作为运营主体,整合村集体、村民等零散资源,对古建筑进行统一修缮和活化利用。
古街内一处打卡点
“我们严格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完成景观节点打造5处、古宅修复9处、外立面改造14户,盘活古宅10栋、整合荒地120亩。”高丽萍介绍说,“这些老宅修复后,有的改造成咖啡馆,有的变成中药文化体验馆,有的成为文创工坊,真正让古建筑‘活’了起来。”不仅如此,崇仁镇借助实施“五文工程”的契机,系统挖掘何家潭遗址、池湖商周遗址、建昌帮中药炮制技艺等9项文化资源,引进茅店窑青白瓷、油纸伞等4项非遗技艺入驻,集中于崇仁故里历史文化街区内进行创新表达。
崇仁民宿“枕溪山房”
“枕溪山房”内景
“这不是简单地修缮,而是让老宅子有功能、有业态、有故事。”高丽萍表示,以媒体采风团入住的“枕溪山房”民宿为例,其原身是镇里的老粮站和老经委用房,如今依托省级非遗“建昌帮中医药炮制技艺”及光泽县一株药的产业链,被改造成建昌帮中医药传承创新综合体,集中药科普、名医诊疗、药浴药膳于一体,成为“中医药+生态游+文化体验”的复合业态创新尝试。活化利用的古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载体,更是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创新空间,让沉淀的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
崇仁古街内的回春集市
青春归巢:政策托举点燃返乡创业火花
崇仁的复苏,不仅在于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更在于其为青年返乡创业提供了肥沃土壤和坚实支撑,让这座边陲小镇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崇仁,记者听到了许多关于返乡青年追逐梦想、回家创业的故事。
“XI咖啡”与返乡创业青年王杰
“XI咖啡”已成为网红打卡点
“大家好,欢迎来到XI咖啡,可以看看有什么喜欢喝的。”深入古街,一家名为“XI咖啡”的小店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店主人是26岁的返乡创业青年王杰,他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让人意外的是,这里原先竟是一个猪栏。经过镇政府的重新改造和活化利用,破旧空置的房屋和家祠摇身一变,成为了富有老上海风格和新时代潮流的咖啡馆,传统与时尚在这里相互碰撞,别有一番风情。除了XI咖啡之外,镇政府还依托乡村振兴公司出台优惠政策,打造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引进古陶馆、理疗馆、汉服馆、特色小吃等业态,招募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返乡轻资产创业。
“草本堂”与返乡创业青年高凌旭
施工后焕然一新的“草本堂”
“我基本上没有花什么钱,店里的装修和设备购置以及办理相关证照等都是镇里负责,我自己仅是购买一些原料,可以说算是零成本‘拎包创业’。”“草本堂”的主人,23岁的返乡创业青年高凌旭分享着他的故事。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福州打拼的他曾一度感到迷茫,2025年春节,回家过年的他被南平市“到南平去、助乡村兴”的“热情呼唤”所吸引。崇仁镇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招募令,让他看到了在家乡创业的可能。最终,高凌旭选择了主打中药茶饮的“草本堂”项目,将光泽建昌帮中医药文化与现代饮品潮流相结合,推出季节限定款新式茶饮,颇受年轻消费者欢迎。火爆的生意甚至吸引了他几位在外打拼的朋友也一同返乡创业,共同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高凌旭的故事只是崇仁镇众多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一个缩影。
“滋味堂”与返乡创业青年邱仁杰
“滋味堂”的后院和闲庭
近年来,为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崇仁镇出台了一揽子优惠政策和“一对一”包办服务,优化青年创业生态。崇仁乡村振兴公司推出“青年拎包入驻礼包”,为创业团队购置除生产资料外的基础设备,实现“零成本”启动,入驻三年内免场地租金,还提供2人1年的免费食宿。同时,精心安排27名机关领导干部实行“一对一、点对点”帮扶机制,为青年创业项目提供“项目立项、手续办理、店面设计、市场调研、营销引流”等全周期运营支持。
目前,崇仁镇打造的崇仁“251”中药康养体验示范区,包含2条道(竹波水道、北溪栈道)、5个堂(武陵堂、滋味堂、上古堂、草本堂、锦裳堂)、1个集市(回春集市),提供养生茶咖、治愈美食、中医把脉、艾灸推拿、文创手作、国风非遗等多形式体验,开辟多元化、个性化的青年创业赛道。
“如此小镇,想不火都难!”穿梭在青石板铺就的巷陌间,市民游客络绎不绝,摄影爱好者纷纷拿起相机,捕捉着每一处岁月旧印与新兴业态交融的美好瞬间。未来,这里既是触摸历史、传承非遗的文化驿站,也是亲近自然的休闲港湾,更是年轻人创新创业的乐园。崇仁这座闽赣边界的千年古镇,正在新时代续写着“诗与远方”的传奇。
来源:海峡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