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泾川发布】
焕新升级,悦享文化。国庆、中秋“双节”将至,泾川市民有了打卡新去处!历时数月精心打磨,泾川县文化馆新馆搬迁、博物馆布展、图书馆提升改造工程已全面竣工,于近日正式揭开神秘面纱。这不仅是简单的场馆翻新,更是一场从“硬件”到“软件”、从“颜值”到“内涵”的深度蜕变,旨在为全县人民打造一个开放、智慧、温馨的“文化客厅”。
告别以往略显局促和传统的空间,新亮相的文化“三馆”以其现代、开放、智能的面貌,令人眼前一亮。
文化馆变身“文艺创作孵化器”
书画展厅室内布置典雅,墙上挂满了海峡两岸艺术家的精品力作和本地书画家的优秀作品,这是县文化馆自今年9月搬迁后举办的第一场大型书画作品展—“两岸一家亲 共筑中国梦”书画展,150幅作品静静陈列,山水画气势磅礴,花鸟画细腻入微,书法作品刚劲有力,让人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殿堂。
“以前排练得找地方,现在这里就是我们的‘艺术之家’!”舞蹈爱好者张女士在新启用的舞蹈排练厅里边压腿边感慨。此外,多个独立琴房、美术工作室、文学创作室、非遗文创体验室、培训室的设立,为文艺社团和普通市民提供了从“兴趣”到“创作”的圆梦空间。
图书馆打造“沉浸式阅读绿洲”
走进图书馆,温馨的灯光、舒适的座椅、整齐的书架映入眼帘。馆内空间升级改造后,重新规划了功能区域,设有地方文献室、电子阅览室、期刊室、图书流通站、典藏室、古籍室等多个服务窗口,新增阅读席位200多个。最受欢迎的当属二楼新开辟的多功能室,集阅读、自习、讲座为一体,正逐渐成为新的“打卡”点。
“还有一只没有耳朵的兔子。”多功能室传来阵阵欢笑声,“泾水听书”公益性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每个周末都会在这里举行,为孩子们提供了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新布设的少儿阅览室,设置了适合孩子身高的书架、舒适的阅读座椅,为小读者们打造了一个充满童趣的阅读乐园。
市民刘先生说:“图书馆根据读者需求,通过扩容提升,阅读空间更加宽敞,阅读环境更加舒适。崭新的图书馆,不仅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更是一个有温度、有活力的文化客厅。”
博物馆开启“穿越时空的对话”
与文化馆毗邻,泾川县博物馆也将于国庆、中秋“双节”起试运行,开放后的博物馆以泾川地区悠久而又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为核心,常设“泾水长歌—泾川历史文物展览”和“泾州佛国—泾川佛教文物专题陈列”2个陈列展,荟萃1800余件(套)珍贵文物。建筑整体庄严大气、古朴灵动,黄沙色外立面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宛如一座巍峨宫殿屹立于泾河之滨。
对于这座即将亮相的文化新地标,泾川县博物馆馆长陈景强充满期待:“博物馆新馆的定位,是让静态的历史‘活’起来,过去受限于场地和技术,很多珍贵文物‘养在深闺人未识’。现在,拥有了约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场馆和1800平方米的展厅,我们运用场景复原、多媒体互动等科技手段,将‘泾水长歌’与‘泾州佛国’两大陈列展,打造成两条生动的历史走廊,引导观众不是‘看文物’,而是‘走进’历史现场,与古老的文明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文化三馆的升级,是我们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行动。”泾川县文旅局局长吴生文表示,“如今,三馆已成为全县居民学习休闲娱乐的首选地,不同年龄群体均可在此找到心灵归属。周末带孩子逛博物馆感受历史,到图书馆自学充电,到文化馆参加公益课,已成为泾川许多家庭的‘新日常’。未来,我们将通过不断优化服务、丰富活动供给,推动三馆从文化阵地升级为‘民心阵地’‘幸福乐园’”。(记者杨树 张志伟)
来源:新甘肃
编辑/吕芳芳 审核/武 鹏 监制/ 卢燕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