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汤汤,承载天津百年风华;津湾熠熠,见证城市文旅新生。9月26日,“无界津湾”之功夫奇妙游于津湾广场正式启幕,接下来的5个日夜里,从“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秀逸韵致,到“武林风”的热血交锋,再到无界津湾秋季艺术展的雅韵横生,涵盖音体美3大领域、各具特色的10余场演出在津湾陆续上演。
今年以来,津湾广场“大动作”不断——上半年启动全面焕新,完成商业升级、空间优化与科技引入;“五一”期间呈现塔楼首秀、上合峰会绽放海河灯光秀……津湾不断在场景营造、文旅融合等方面求新求变,“无界津湾”的概念愈加清晰。这一次,无界津湾与顶流IP相遇,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
无界津湾:城市文旅新范式
今年上半年,津湾广场在空间上进行了迭代焕新——晋升为空中舞台的塔楼、打造上班族小憩的“口袋公园”、便于市民游客欣赏海河的观景休息区以及紫色月季墙、城市地标墙等多处打卡地……焕新后的津湾广场,一度成为爆款地标。
“焕新”对于津湾来说从不止于简单的空间翻新或业态腾挪,而是一种由表及里的文化基因重组。这种气质焕新的核心,构建了“场地与艺术无界共生”的演艺生态。
“无界津湾”的核心并非简单的空间叠加,而是依托津湾广场“文化地标与城市封面”的资源禀赋,实现四重维度的深度联动:在空间无界上,打通“内外、水陆、空地、虚实”的阻隔,形成了现实场景与数字技术形成有机整体;在内容无界上,以大剧院为核心,聚合文化、体育、艺术等多元业态,跳出单一演艺形式的局限;在社群无界上,打破“表演者与观众”、“本土与国际”的身份壁垒,让不同群体都能参与文化体验;在价值无界上,实现“文化传播、商业运营、城市形象”的价值共生,既承载津派文化传承,又呼应天津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战略需求。这种“无界”气质,让津湾升级为兼具文化厚度、国际视野与生活温度的国际交流窗口。
“功夫奇妙游”:跑通“无界”接口
作为“无界津湾”IP 的首场体验落地,“功夫奇妙游”以具体场景与内容,将“无界”理念从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其体现集中在三个层面。
在空间无界上,彻底打破单一剧场的限制,构建起“主会场+散点联动”的全域舞台。以津湾大剧院为核心举办“武林风世界冠军巅峰战”,实现专业赛事的集中呈现;亲水平台上演“洛神塔赋”(改编自《洛神水赋》)威亚飞天舞、名家演唱会,让艺术与海河景观交融;城市U盘“口袋公园”打造“津门往事” 非遗展演区,主广场上演《龙门金刚》等国风舞蹈,5号楼推出“无界秋季艺术展”……从封闭剧场到开放广场,整个津湾都是“处处是舞台”的演艺载体。
在内容无界上,以“功夫”为主线,串联体育、非遗、科技、音乐等多元领域,实现“无界”内容的落地。首先是IP 的跨界融合。此次联动国际搏击赛事IP《武林风》与国风文化 IP《中国节日》两大超级资源,前者以八国选手的巅峰对决展现体育硬实力,后者以实景演艺重现《洛神水赋》、《霓裳羽衣》、《元夕之约》等经典作品,让“武”的刚劲与“文”的雅致形成互补;其次是业态的跨界融合。在功夫赛事之外,植入古彩戏法等非遗绝活、名家演唱会、“无界津湾秋季艺术展”,覆盖“音体美”全领域,满足不同群体的体验需求;最后是科技与艺术的交互,通过LED大屏呈现历史文化场景,以塔楼激光设备为飞天舞营造梦幻氛围,让传统艺术在现代科技中焕新。
在社群无界上,通过“破圈设计”消弭身份与地域壁垒。《武林风》邀请英、美、俄等 8 国顶尖选手参赛,让中华武术与世界搏击文化对话,呼应津湾“国际化”定位,“津门往事”板块深挖津派文化传承,融入杨柳青、面塑等本地非遗,强化地域认同,国风NPC巡游、非遗表演设置观众互动环节,打破“被动观看”模式,让市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此次与河南卫视携手打造的“功夫奇妙游”是“无界津湾”的开篇,从津派非遗的本土坚守到国际赛事的文明对话,从单次场景的流量聚集到长效运营的价值沉淀,津湾将以“文化传承、艺术展演、商业消费、国际交流”的多元姿态,推动津派文化走向更大的国际舞台。
来源:津彩城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