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小长假后天便要开启咯~富二今天就不和客官探讨节前持股还是持币了,咱们聊点轻松的。
今年的国庆恰逢中秋节,合并放假8天,如果节前、节后各请3天假,更是能拼出16天的“大长假PLUS”,妥妥得一个“拼假友好型”的假期,一些提前出发的小伙伴,这会大约已在出游的路上了。
因此也就不奇怪,今年的旅游市场这么热:美团旅行数据显示,2025年国庆假期旅游市场预订火爆,截至9月22日,国庆文旅预订同比增速达73%,预计今年的出游高峰,也将从9月27日一直持续至10月12日。同程旅行数据显示,热门出境目的地包括首尔、曼谷、东京、济州岛、吉隆坡等,国内各地“人从众”模式的热闹景象,预计马上也要拉开帷幕了。
细究假期出行数据还可以看到,家庭游、长线小团游备受热捧,其热门目的地包括了云南、新疆、贵州、西藏、青海等地,看来大伙都选择借这个小长假,出远门感受下秋日的自然风光。
与此同时,深度体验型的景区也逐渐兴起,相较于单纯的“拍照打卡”,现在的游客追求更为沉浸式的旅游体验。
数据来源:美团旅行
美团旅行数据还显示,今年的游客中,00后年轻游客已成为了“主力军”,占比达62%。
00后出行有啥新玩法?
如果对年轻人旅游的印象还停留在“特种兵式”出游,那客官怕是out了,这一届年轻人早已不赶场了,边玩边计划的“慢充式旅游”,已成为了当下年轻群体偏好的旅行方式——
慢充式旅游
不计划、不扎堆、不打卡的旅游方式,包括自驾游、疗愈游、Staycation(酒店“躺游”)等。
实际上,“慢充式旅游”也不是个新名词了。如果说前些年疫情催生的“特种兵式”旅游算是“快充”,现在不少年轻人喜欢松弛感拉满的疗愈型旅游,更钟情于对目的地文化的深度理解和体验:文物游、观星游、小众民族妆造体验、跟非遗传承人学手艺等都已纳入这届年轻人出行游玩的List,也由此加速了租车自驾、临时预订、错峰出游等旅游新消费习惯的养成。
00后旅游“新玩法”
数据来源:美团旅行
说起来,这代00后成长于互联网时代,更为注重体验感、分享性和个性化,他们独特的消费偏好看似或许小众,实则重新定义了旅游市场的边界,伴随旅游的场景越来越丰富多元,这届年轻人的“慢充式旅游”还有哪些新趋势?
打卡国境线
出片+体验统统满足
西极乌恰、东极抚远、北极漠河、南极徐闻角尾乡……以"神州四极"为代表的边境旅游正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青睐,配备了无人机航拍的小团游线路更是同时满足了年轻人出片+体验的双重需求,不出国门,便可感受到平日体会不到的风情。
早市经济
沉浸式感受本地生活
9月以来,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早市附近酒店"搜索量同比上涨70%,吉林集安早市、沈阳小河沿早市等入选美团旅行十大热搜早市目的地。在早市蒸腾的烟火里体验当地文化,已成为这届年轻人旅行的新风尚。
文物游、考古游、博物馆游
拉动3公里内食宿消费
伴随这些年文物游、考古游、博物馆游等持续走热,其周边3公里内酒店和美食相关消费也被拉动,美团旅行数据显示,9月以来,“洛阳博物馆附近酒店”搜索量同比上涨超700%,“青岛啤酒博物馆附近酒店”热度上涨272%,展现出了文博旅游强大的辐射带动效应。
小众目的地
反向旅游正当时
除了人潮汹涌的热门景点,小众旅行目的地近年也同样受到青睐。同程数据显示,泸州、海拉尔、赣州、扬州等“宝藏小城”的机票搜索热度增幅均超60%,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热门“打卡”地。
Staycation
酒店即是旅行目的地
除了上述提及的旅行方式,这几年,“找个地方躺着”也成了年轻人的旅游趋势之一,小某书上相关话题已有1.1亿的浏览量。找个周边的酒店躺平式度假,也已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充电解压方式之一。
看过了这届年轻人的旅游消费经,各位客官是否感受到了,文旅融合趋势之下,“文旅+百业”模式迸发的经济活力?
顺带一提,对旅游板块投资价值感兴趣的客官,可以关注富二家的旅游ETF(159766),致力于捕捉航空机场+旅游景区+酒店餐饮+旅游零售等领域投资机遇,助力布局旅游板块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产品由富国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请投资者关注指数基金投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标的指数波动、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等特有风险。经富国基金评定,本基金为R4风险等级,匹配C4及以上风险等级的投资者。建议投资者详阅基金合同等文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作出投资决策。产品风险等级及适配投资者等级以销售机构评定结果为准。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 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