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口第一县的桂冠,长期由资阳市安岳县稳稳占据——2025年户籍人口达159.6万,常住人口107.9万,相当于一个中等地级市的人口规模。这座镶嵌在成渝主轴中点的县域,曾因“人口多、产业弱”面临大量劳动力外流困境,如今正凭借“中国柠檬之乡”的产业根基、巴蜀石窟的文旅魅力,以及“成渝1小时通勤圈”的区位红利,探索人口大县向“产业强县”的转型之路。
一、发展基础:人口大县的“三重潜力”
1. 区位:成渝“双桥头堡”的交通红利
安岳地处成都、重庆两大都市腹心,距两地均约120公里,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向发展”的关键节点。目前已建成渝蓉、成资渝等4条高速公路,成渝中线高铁(安岳段) 正在全速建设,2027年通车后将实现“30分钟到成都、30分钟到重庆”;绵遂内铁路已明确设站,未来将形成“5高3轨11快”的综合交通体系,彻底摆脱过去“区位近、交通远”的尴尬。
2. 产业:柠檬与天然气的“双资源王牌”
作为“中国柠檬之乡”,安岳柠檬种植面积48万亩、年产量6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出口至俄罗斯、东南亚等38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柠檬全产业链产值达120亿元。此外,境内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超2万亿立方米,3个油气净化厂年处理能力达40亿立方米,正从“天然气输出地”向“气电氢储一体化基地”转型。
3. 文旅:巴蜀石窟的“未开发宝藏”
安岳石窟与大足石刻同属“巴蜀石窟文化走廊”,现存唐代至宋代石刻造像10万余尊,其中毗卢洞“紫竹观音”被誉为“东方维纳斯”。2025年成功创建四川省第六批天府旅游名县后,石窟数字化展示中心、石刻研学基地等项目陆续落地,文旅IP价值正加速释放。
二、破局路径:从“人口红利”到“产业红利”的三大抓手
(一)产业升级:构建“2+2+N”现代产业体系
1. 做强两大支柱产业
- 柠檬全产业链突破:推进鹏瑞源5万吨FD冻干柠檬、拓丰柠道8万吨深加工项目,开发柠檬精油、柠檬多酚等功能性产品,2026年精深加工率从目前的25%提升至40%,品牌价值突破200亿元;建设“安岳柠檬大数据平台”,整合种植、加工、销售数据,通过直播电商、跨境电商拓宽销路,目标2026年电商交易额突破50亿元。
- 天然气产业延链:依托安岳第二净化厂,发展LNG液化、氢能制备等高端化工,2026年天然气产能突破50亿立方米;探索“天然气制氢+光伏制氢”互补模式,在县城公交、矿山重卡领域推广氢能车辆,建成加氢站10座,打造川渝中部氢能枢纽。
2. 培育两大特色产业
- 纺织鞋服集群升级:发挥“中国西部鞋都”配套优势,吸引安踏、李宁等品牌代工厂向自主品牌转型,2026年鞋服产能突破4500万双(套),建设西南地区运动休闲鞋服研发设计中心,带动2万人就业。
- 石窟文旅融合:联动大足石刻打造“巴蜀石窟文化旅游带”,推出“石刻研学+柠檬采摘+乡村民宿”精品线路,2026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文旅综合收入达80亿元。
(二)区域协同:融入成渝的“双向借力”
1. 交通先行打通“经济血脉”
除加速推进成渝中线高铁外,同步建设铜资高速(安岳段)、成资渝高速复线,2026年实现“县内半小时上高速、成渝1小时通勤”,让安岳成为重庆汽摩零部件、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配套生产基地”。
2. 飞地经济破解“空间限制”
与重庆大足区共建“川渝石刻文化产业园”,与潼南区共建“柠檬跨境贸易示范区”,探索“研发在重庆、生产在安岳”“总部在成都、加工在安岳”的协作模式,2026年川渝合作项目产值占比提升至30%。
(三)城乡融合:让人口“留得住、能致富”
1. 县城提质扩容“聚人”
推进24个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柠都河亲水走廊、中央商务区,2026年城区面积拓展至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35万,通过完善教育、医疗配套,吸引10万农村人口进城落户。
2. 乡村振兴“留人”
建设乾龙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元坝国家级产业强镇,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202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万元;实施“雁归工程”,建设返乡创业园,对回乡创业者给予最高5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目标吸引3万外流人口回流就业。
三、发展预期:2026年剑指GDP500亿元
若上述举措落地,安岳县将在2026年实现三大突破:GDP突破500亿元,柠檬精深加工产值占比超40%,文旅收入翻番至80亿元。届时,安岳将不再是“只出劳动力”的人口大县,而是成渝中部的“清洁能源基地、柠檬产业创新中心、石窟文旅目的地”,为全国人口大县提供“以产聚人、以城留人”的转型样本。
参考信息
1. 人口与经济数据:《2025年安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四川省统计局县域人口与经济发展公报》;
2. 柠檬产业数据:中国果品流通协会《2024年度中国柠檬产业发展报告》、安岳县柠檬产业发展局官网;
3. 交通项目信息: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渝中线高铁(四川段)建设进展公告(2025年第3期)》;
4. 文旅荣誉与规划: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命名第六批天府旅游名县的通报》、《安岳县巴蜀石窟文化旅游带发展规划(2024-2030年)》;
5. 区域协同政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配套文件《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清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