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5年的夏日暖风拂过阿尔卑斯山雪顶
掠过塞纳河的粼粼波光
三位来自武汉大学的青年
怀揣对国际视野的向往
踏上了联合国“商业与人文”实训项目的旅程
从瑞士日内瓦的国际组织殿堂
到法国巴黎的艺术文化沃土
14天的行程里
知识探索与人文熏陶交织
专业洞察与艺术感知碰撞
让我们循着这三位武大青年的足迹
沉浸式感受这场
“用脚步丈量世界,用思考拓宽视野”
的成长之旅
▲陆子妍、何依亭、周蕊与联合国机构工作人员合影
Part 01
瑞士日内瓦篇
经过接近十三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我们在充分休整一晚后,正式开启了本次项目的日内瓦行程篇章。
7月20日清晨,日内瓦晴空如洗,阳光洒满整座城市。我们步入老城区,穿梭于狭窄而富有韵味的石板街道之间,沿途沉浸于圣彼埃尔大教堂庄重肃穆的历史氛围中。随后,我们抵达日内瓦湖畔,仰望大喷泉如银龙腾空、一跃而起,水雾随风轻拂面颊,与湖光山色共绘出一幅动人的画面。作为一座誉满全球的国际都市,日内瓦不仅以其优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驰神往,更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承载着深远使命。这初识的一天,已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融合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独特魅力,也对它作为国际舞台的重要角色有了鲜活的第一印象。
在日内瓦的项目行程中,我们先后参访了多个联合国机构,并聆听了多场由国际组织主办的专题讲座。在万国宫前,我们驻足于象征和平与反战的“断椅”(Broken Chair)雕塑之下。它以残缺的椅腿无声警示着战争之痛,也传递着人类对和平与合作的深切呼唤。我们更加意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深感青年一代应当以实际行动守护人类共同的生命与尊严。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讲座中,我们深入了解了《专利合作条约》(PCT),认识到它通过提供统一申请渠道,让申请人能够凭借一份材料同步进入多国专利程序,从而大幅简化流程,并为国际专利布局争取到宝贵的决策时间。在联合国难民署(UNHCR)的讲座中,我们系统了解了当今世界难民的地区分布与群体构成,认识到UNHCR为难民提供包括基本保护、紧急救助和长期安置在内的全方位人道主义援助,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该机构在保护难民权益与推动持久解决方案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在对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访问中,我们对其组织架构与运作流程中存在的疑问得到了详尽解答,同时也感受到WTO在促进全球贸易发展、解决贸易争端以及推动世界经济稳定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我们还参与了一系列充实而富有启发性的专业课程与联合国模拟实训。其中包括劳动力市场摩擦与发展解析、公共演讲技巧以及达成共识练习等专题内容。通过老师们的细致讲述和耐心解答,我们在知识视野和综合能力方面均获得了显著提升。尤其在可持续发展主题讲座中,老师引导我们参与“2030 SDGs GAME”互动游戏,深化了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其具体实施路径的理解。课堂上同学们积极互动、主动协商、紧密合作,最终在游戏环节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也进一步体会到合作与协商沟通的重要性。
除了一系列专业的课程学习,在日内瓦的人文参访也使我们开拓视野、获得启发。奥林匹克博物馆展示了历年奥运会激动人心的瞬间及其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参观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博物馆让我们深刻理解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所秉持的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与普遍的宗旨,也更加体会到其在武装冲突中保护生命与尊严、减少人类苦难的伟大使命与现实意义。在百达翡丽博物馆中,一枚枚走时精准、工艺精湛的时计与表盘,令我们深切感受到瑞士制表匠人代代相传的坚持与匠心传承。
日内瓦篇的行程虽已结束,但它所传递的和平信念、人道精神与国际协作的重要性,已深深烙印在心中。这些经历不仅能帮助青年拓宽全球视野,更激励他们以更开放、包容的态度投身于未来的学习与实践中。
Part 02
法国巴黎篇
告别日内瓦,我们怀揣着对艺术与文化的憧憬,来到了浪漫之都——巴黎。在这里,我们穿梭于历史与现代之间,在学术交流与艺术熏陶中,深度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第一天,我们来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总部。走进庄严肃穆的会议厅,墙上醒目的UNESCO标志,瞬间让我们感受到国际组织的庄重与使命。在这里,我们聆听了关于教科文组织推动全球教育、科学、文化合作的介绍,了解到它如何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促进知识共享而努力,为后续的学习与探索奠定了基础。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踏入了巴黎歌剧院。一进门,仿佛穿越回19世纪的华丽时代:金箔装饰的墙壁熠熠生辉,精致的浮雕与壁画讲述着神话故事,巨大的水晶吊灯如星辰般璀璨,将整个大厅映照得富丽堂皇。虽然没有赶上演出,但仅仅是置身于这座“艺术宫殿”,想象着曾在此上演的《歌剧魅影》等经典剧目,耳边仿佛已响起悠扬的歌剧旋律,艺术的感染力直抵心灵。
这里曾是火车站,如今却成为印象派艺术的宝库。莫奈的《睡莲》、梵高的《自画像》、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一幅幅大师之作,用光影与色彩捕捉生活瞬间,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束缚。站在画作前,我们仿佛能看到印象派画家们走出画室,到户外捕捉自然光的创新与勇气,也真切感受到19世纪末艺术浪潮的澎湃。
提到巴黎的艺术地标,卢浮宫是绝对的“C位”。当玻璃金字塔在阳光下闪耀,与周围古典的宫殿建筑相映成趣时,我们不禁为贝聿铭的设计巧思赞叹。馆内,《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断臂的维纳斯》的优雅身姿、《胜利女神》的动感张力,每一件藏品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从古埃及的神秘文物,到文艺复兴的艺术杰作,卢浮宫如同一部立体的“文明史诗”,让我们沉醉于人类创造力的伟大。
我们来到埃菲尔铁塔。无论是白天看它在蓝天映衬下的钢铁骨架,还是夜晚看它被灯光点亮的梦幻模样,这座巴黎的象征,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不仅是工业革命的技术奇迹,更是无数人心中浪漫的代名词。站在塔下,望着往来的人群与远处的城市天际线,我们深深感受到巴黎理性的工业力量与感性的浪漫情怀。
行程尾声,我们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迎来了模拟联合国结业活动。这一次,我们把在巴黎艺术与文化之旅中汲取的灵感,与对全球议题的关注相结合,围绕“海平面上升”展开讨论。大家聚焦太平洋岛国困境、气候难民权益等内容,各抒己见。在思维的碰撞中,我们更加明白全球协作应对环境挑战的重要性,也为这段研学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从国际组织的学术启蒙,到艺术殿堂的文化沉浸,再到重返总部的模联研讨,巴黎之行让我们在研学中收获成长,也在浪漫中感受美好。这场跨越学术与艺术的旅程,成为这个假期最难忘的记忆。
从日内瓦的联合国机构研学
到巴黎的艺术人文探寻
三位武大学子以14天的行走
将国际视野与青春探索写进实践
世界从不是书本里的静态文字
而是需要亲赴的广阔课堂
勇敢迈出探索的脚步
让眼界向着更辽阔的世界延伸
内容来源:武汉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
编辑: 陆子妍 周蕊 何依亭
责编: 朱名蕾
审核:张佳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