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8日,记者走进黔西南州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村民们有的忙着锯木头、砌砖墙,加紧修建民宿与餐馆;有的手持工具清扫路面、清运垃圾,全力改善村容村貌,为承接更多游客做好准备。

花江村“布依桥缘居”民宿。
随着花江峡谷大桥的通车,昔日藏在深山间的小花江村热闹起来。游客变多,需求也变多了。为了更好地承接游客,村子里如火如荼地进行升级修缮。
“花江峡谷大桥通车以后,让我们平街乡‘桥’见乡村振兴新希望,这不仅是交通的变革,更是发展理念的跨越。”平街乡党委书记张德林介绍,大桥动工建设以来,平街乡积极做好协调服务保障工作,组织召开群众会20余次,协调征地428亩,协助办理完成土地使用等相关手续,保障花江峡谷大桥顺利建设。“未来,我们还将聚焦‘世界第一高桥旅游’IP,围绕‘桥+小花江+花江峡谷’五公里范围核心区,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盘活乡村生态资产,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探索‘红色+’桥旅、文旅、体旅、康旅、农旅融合发展路径。”
在花江峡谷大桥的另一侧,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花江镇同样热潮涌动。

暮色中的花江峡谷大桥。
傍晚时分,大桥轮廓在暮色中愈发雄阔。位于花江镇科力寨的“最佳观景点”处,贵阳游客王远君静静伫立远眺,不住赞叹:“中国基建太了不起了,坐着看一小时都觉得舒坦。”
随着这座世界级新地标的通车,距离大桥直线距离约3公里的花江镇,通过各类媒体传播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了各年龄段游客慕名而来。
“大桥让距离变短,也带火了全镇发展。”花江镇党委副书记徐代惠介绍,近3个月镇上新增餐馆25家,民宿半年内从18家增至24家,不少在外开馆子、做药材生意的村民纷纷返乡创业。
眼下,观景台旁的配套工程正加速推进,工人们忙着完善停车场、公厕等设施。“这里是正在修建中观看大桥的绝佳观赏打卡点,能够让游客360度观赏大桥。后面还计划进一步丰富镇上旅游业态,布局探险项目与研学基地,联动花江大峡谷形成游览路线。”徐代惠补充道。

观景台上,挤满了打卡拍照的游客。
而在和平村的花江集市,非遗美食品尝体验区已热闹开张。刚运营一周的集市里,薄如纸的花江卷粉、鲜辣的断桥河鱼等特色美食香气四溢。
“妈妈在镇上开了30多年卷粉店,现在搬来集市,游客多了生意更火。”卷粉店老板牟兰一边拌着秘制调料一边说,期待借大桥名气让花江味道走得更远。

花江集市。
徐代惠介绍,花江镇正依托区位优势,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综合乡镇,让关岭牛、蜂糖李等农特产品借“世界第一高桥”招牌出山,也让更多游客来到花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图/黄若佩 明雪
编辑/姜雨熙
二审/陈江南
三审/黄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