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子友(山东日照)
探访徐向前元帅故居一一河西河东两故居之二
徐向前故居,在阎锡山故居的东面,一河(清水河)之隔,不到10公里路。村名:五台县东冶镇永安村。
步入村内,如果不是村口那座高大的“将帅村”的石牌坊,很难把它与将帅联系起来,因为它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与晋中千万个普通的村庄别无二致。
沿着进村的小道往里走,在一古老的楸树下左拐,到一较宽敞的有3棵大槐树的地方,有“大众剧场”的舞台,往前走到尽头又一棵大槐树下,再往左沿一条胡同走百余米,便到元帅故居了。
走进大门,迎面是徐帅身着帅服的半身铜像,高约2米,背后照壁上是江泽民总书记亲笔“功勋垂青史,楷模昭后人”
的题词。正面的两层小楼房和两侧的平房,便是元帅的祖居。现已开辟为展览馆,共7个部分,分别展示了元帅的生平、战役史料、家风文献及建国后的工作记录,其中大部为图片,也有元帅礼服、亲笔文稿等实物资料 。
故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330平方米,典型的晋北四合院,主要建筑都是在原有基础上修复的。主房即三间正房,是一栋砖木结构的两层楼,上层为祭祖、供神,不住人;一层及东西厢房供人居住,徐帅就出生在上东厢房的土坑上。
故居在解放后即已人去房空,无人居住,二层楼倒塌,当地政府曾准备修复,但被徐帅制止,直到他去世后,1992年才在修缮后对开放。
从介绍看,徐帅祖上曾是名门望族,但到祖父时已经衰败,父亲只上了几年学,为乡村秀才,教书为生。但总的看,到徐帅时生活上还能过的去,要不徐帅怎么能有学上进而考上黄埔军校呢?
在故居,徐帅从出生至离开共生活了22年(1901一1923),自从事革命到寿终正寝,只在1925和1937年回过两次。
原国家主席李先念生前曾经说过,我这一生有两个老师,徐向前教会了我打仗,陈云教会了我作经济工作。
离开徐向前元帅故居,在去往五台山公路上,我又发现了一座高大雄伟的建筑——徐向前元帅展览馆,占地有50多亩。但没有发现有人进出,因此没有进去。
离开徐向前元帅故居,仍浮想联翩。不由想到了十大元帅,他们个个居功至伟,令人敬仰。相比起来,徐帅的不同之处在于:
一、唯一出生在长江以北的省份。
二、出身黄埔军校一期乃至前几期的国共两党将领中,最早成为师、军、方面军的统帅,一度职务最高、统帅军队最多的统帅。
三、曾经遭受的挫折最大。红军西路军西征时,由一个方面军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骑着毛驴回到西安,再次发展起来。
四、终生节俭,除了军裝、中山装,没见穿过别的衣服,被称为“布衣元帅”。
五、信仰坚定,为人低调,全身而退。
六、生前遗嘱,把骨灰撒到了曾经战斗过的大别山、大巴山、祁连山、太行山。
2015.7. 5 游览
2025.9.25整理于泉城济南
(作者在徐帅出生的土坑前)
沈子友(心系远山),山东日照人,1970年入伍,1984年军转工,中铁十四局退休。
编辑:夏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